医院国际臂丛神经损伤学习班及研讨会于年11月13号-16号在医院举行。来自世界各地一百余位医学同仁报名参加此次学习班。本次大会主席庄垂庆教授是亚太地区臂丛神经损伤手术治疗的开创者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无论其做的手术量还是开展的手术种类,在国际上都名列前茅,在学术界如雷贯耳。
本次学习班的亮点之一是庄垂庆教授把臂丛神经损伤治疗领域最著名的几位国际专家同时聚集在一起,包括来自法国的著名臂丛神经修复专家,被誉为现代“产瘫之父”的AlainGilbert,“Oberlin手术式”发明人(尺神经束支移位至肌皮神经)ChristopheOberlin,“肱三头肌支移位修复腋神经手术式”发明人SomsakLeechavengvongs,双股薄肌移植术发明人KazuteruDoi的弟子YasunoriHattori,“王氏技术”(健侧颈七与下干直接吻合恢复手抓握功能)发明人王树锋教授以及台湾著名臂丛神经修复专家杜元坤教授(长收肌与股薄肌同时移植手术发明人)等,这在国际臂丛神经学习班中绝无仅有,也充分体现了庄垂庆教授团队在臂丛神经损伤治疗领域的实力及影响力。此次学习班主要通过专家团成员现场手术演示、学术演讲及对相关问题讨论,为来自不同国家、地区的医学同仁介绍了各自在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技术上的进展。
为了能够让学员更好的学习到治疗臂丛神经损伤领域最新、最实用的技术,本次学习班安排国际讲师团专家每天上午进行四台不同的臂丛神经损伤手术演示并现场直播。每天早晨七点开始,手术专家将手术病人带入会场,对其进行详细查体并将手术方案告知大家,如果学员对治疗方案有异议或疑问,可随时与专家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每位参会学员可以全面学习到对不同类型的臂丛神经损伤病人如何进行术前查体及手术方案选择。
本次学习班每天上午同时进行四台专家手术演示,四台手术全部通过现场直播方式传到会场多个显示屏上。由大会主持根据会场不同学员的需求,及时切换到会场的主显示屏上,并针对学员们提出来的问题与手术专家进行现场讨论答疑。此次转播技术水平高,非常专业,不但可以将每位专家手术操作的具体步骤、细节等清楚的转播到会议现场,也可以同时将显微镜下血管吻合及神经吻合的精细操作画面转播到会议现场。各位专家对神经和血管吻合的操作非常精细,每条神经吻合均在显微镜下由10个0的缝线进行操作,吻合完毕后,常规用纤维蛋白粘合剂把神经重新粘合,包绕神经,每台手术长时间的精细操作,远远超乎想象,得到了学员们的赞叹,这也是病人能够取得良好术后效果的根本保障。
ChristopheOberlin教授表演的肩关节融合术,使学员们耳目一新。其新的操作方法简化了肩关节融合手术的操作步骤,时间短,术后效果满意。肩关节融合术后患者可以进行俯卧撑、游泳等体育锻炼,同时肩外展及上举动作恢复满意。另外Oberlin教授通过大量病人的术后随访,将传统的肩关节融合角度由肩外展30度,前屈30度,外旋30度改为以下图片显示角度,这有利于患者肩关节融合术后发挥最好的功能。
此次大会上,我对“王氏技术”在治疗全臂丛神经损伤手主动拾物功能进展做了详细讲解,受到了大会的一致好评。此次参会的国际学员有很大部分来自于东南亚国家,而臂丛神经患者在东南亚国家非常多见,所以此次参会对于推广该项技术具有很大意义。由于大陆医生的医师执业执照在台湾地区尚不能完成注册,原定于由印度AnilBhatia教授表演“王氏技术”,但因为临时有事无法参会,未能将此项技术展示给与会学员,也为此次大会留了一个小小的遗憾。近年来“王氏技术”已在多个国家进行了推广应用,第一篇国外同道的临床应用报告已在JNS(Focus)杂志发表,其报道结果与我们的研究结果完全一致。
我与AlainGilbert教授,Oberlin教授,Somsak教授,杜元坤教授以及庄垂庆教授等主持了两天的手术直播讲解以及学术交流。
结束了两天共八台手术演示后,第三天上午针对整个学习班过程中各位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总结,尤其是大会主席庄垂庆教授将所有学员及部分专家提出来的问题收集好,并对每一位专家再次提问,专家团成员一一进行了详细的回答。
会议期间,很多国外医生听了我的报告以后,医院手外科参观学习。通过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让更多国际手外科医院手外科所做的工作,也医院在国际同行中的知名度。
本次学习班实用性很强,是一次针对臂丛神经损伤领域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大陆也有三位学员报名参加此次学习班。通过参加此次学习班,深深医院在东南亚地区具有很高的学术影响力。希望此类高效、务实的学习班能够继续举办下去,也希望通过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医学同仁进行新技术的交流学习,互相启发,不断创新,尽早突破全臂丛损伤手功能重建这一世界难题!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