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腿抽筋了大人会说我要长高了,叫多补钙,顺带的还会被恐吓,“吃了钙片就要多喝水,不然肚子里有结石,疼死你。”
于是年少无知的我脑补了钙片吞下肚后碎成n小块,又奇妙地变成了小石头,在我的身体里滚来滚去,在某个地方卡住……我的想象也到此为止,默默地竖着一身寒毛大喝特喝。
许多年后的今天,当我查阅文献,发现其实肾结石的成因其实没那么简单,并不是吃了钙片又不喝水就会形成,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一边掉一边来给大家做做科普,拯救更多像当年的我一样担惊受怕拼命灌水的单纯小孩。
临床上通常把肾结石分为4大类:含钙结石、感染性结石、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研究发现,有80%以上的肾结石是由钙或含钙的物质形成的,其中主要为草酸钙、磷酸钙,而且约60%的结石属于草酸钙结石。草酸积存过多,体内草酸的大量积存,是导致肾尿结石的因素之一。
说了半天,肾结石原来是钙和草酸的事情啊,那我没事不补钙不吃草酸高的东西不就行了吗?真素图样图森破
哪有那么简单。
有研究人员对肾结石和膳食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肾结石的患病率随着膳食中脂肪、嘌呤、蛋白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以肉类和老火汤为例,肉类含有较为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嘌呤,而老火汤由于较长时间的熬煮,汤料中的脂肪、蛋白质、嘌呤等成分大量溶出,即老火汤也是高脂、高蛋白、高嘌呤食物。脂肪会减少肠道中可结合的钙,引起草酸盐的吸收增多;蛋白质里不仅含有草酸的原料——甘氨酸、羟脯氨酸,还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长时间高蛋白饮食使得人体不能及时有效地通过肾脏功能把多余的钙、草酸、尿酸排出体外,便成了肾结石生成的极好条件;嘌呤进入体内后,新陈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尿酸可促使尿中草酸盐沉淀。一般情况下,人体会通过正常的新陈代谢将形成的草酸盐代谢出去。但如果食用含嘌呤的食物过多,而本身的嘌呤代谢又失常,那就呵呵了。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也对肾结石和饮食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了。正常、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补钙并不会给肾结石的形成带来太多有利条件,和别的健康问题一样,肾结石的形成离不开“长期”、“过量”等词汇。所以说,不谈剂量谈危害的人都是耍流氓啊。
既然我们是个食品科普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