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将为大家介绍《手外专科疾病分级诊疗口袋手册》专著中关于周围神经部分-臂丛神经损伤的内容。今天是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
概述
臂丛神经损伤后宜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臂丛MRI或神经B超等辅助检查,综合判断患者的神经损伤程度。
节后闭合性损伤且辅助检查未提示神经断裂的患者,可先行保守治疗3个月,若无效则尽早手术探查,对损伤段行神经移植治疗。
对节前损伤应尽早施行神经移位术。
臂丛神经上干撕脱伤的治疗
当上干损伤时,主要表现为腋神经及肩胛上神经麻痹致肩关节不能外展,肌皮神经麻痹致肘关节不能屈曲。
常用的神经移位方案
方案1:尺神经部分束支移位于肌皮神经的肱二头肌肌支(即Oberlin术),肱三头肌长头肌支移位至腋神经,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方案2:同侧C7移位于臂丛上干,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方案3:膈神经移位于上干前股,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颈丛神经运动支移位于上干后股。方案4:Oberlin术,肋间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及腋神经。功能重建
重建肩外展及屈肘功能为主。一般多选用未受累及的中下干支配肌作移位。通常,在神经移位术后,需固定3-4周,同时辅以神经营养药物及理疗等。拆除外固定后,患肢需行功能锻炼。1-3个月后行肌电图复查,以了解神经再生情况。后期还需配合各种选择性训练及体疗等。在功能重建术后,固定4-6周后,行主动功能锻炼。臂丛神经上中干撕脱伤的治疗
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后所致功能障碍与单纯上干损伤相同。
神经移位
Oberlin术: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肋间神经移位于肱三头肌肌支及胸背神经。
或者,膈神经移位于上干前股或肌皮神经,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颈丛神经运动支移位于上干后股等。
功能重建
与单纯上干损伤功能重建相同,也以重建肩外展及屈肘功能为主。但由于中干损伤,虽不影响活动,但会影响残存肌力,选择移位肌肉时需注意供移位肌肉的肌力。臂丛神经下干撕脱伤的治疗
C8神经与T1神经联合构成下干,其损伤时,主要表现为正中神经麻痹致手指与拇指不能屈曲及对掌,尺神经麻痹致手指不能内收与外展、指间关节伸直受限及手精细动作障碍。
神经移位
方案1:肌皮神经肱肌支移位至前骨间神经+桡神经旋后肌肌支移位至后骨间神经。
方案2:同侧C7移位于臂丛下干。
方案3:健侧C7移位于臂丛下干。
方案4:膈神经、肋间神经及健侧C7移位于正中、尺、桡神经。
功能重建
主要是重建拇指对掌及手指的屈伸功能。重建方式多种,其中可以肱桡肌代拇长屈肌;尺侧屈腕肌代2~5指指深屈肌(也可仅修复2、3指深屈肌);桡侧伸腕肌重建对掌。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的治疗全臂丛损伤即上干与下干损伤的联合症状并出现桡神经麻痹的表现,上肢呈全软瘫。
神经移位
膈神经移位于上干前股。
副神经移位于肩胛上神经。
肋间神经移位于胸背神经和桡神经三头肌支。
健侧C7移位于正中神经(由带血管蒂尺神经桥接)。
功能重建
病程超过2年,且肌萎明显者,宜使用肌肉移植法。
臂丛神经束支部损伤的治疗
根据臂丛束支部损伤的不同类型,行神经松解、神经缝合、神经移植术等。后遗期根据残留功能,行功能重建术。
臂丛外侧束损伤
主要是重建屈肘功能,可以背阔肌移位代肱二头肌,或胸大肌移位代肱二头肌。
内侧束损伤
重建以尺侧伸腕肌重建拇指对掌功能,肱桡肌代1-5指屈曲功能,桡侧伸腕长肌重建伸指功能。
后束损伤
以重建肩外展,肘关节、腕关节及指伸直为主。
重建多以斜方肌代肩外展,尺侧屈腕肌代伸指总肌,旋前圆肌代桡侧伸腕短肌,掌长代伸拇长肌,大圆肌代肱三头肌。
外侧束与后束联合损伤
以重建肩外展、肘关节屈曲及伸腕伸指功能为主。
重建以斜方肌移位代三角肌重建肩外展,胸大肌移位代肱二头肌重建屈肘,尺侧屈腕肌移位代伸指总重建伸掌指关节,掌长肌代伸拇长肌。
外侧束与内侧束联合损伤
以背阔肌移位代肱二头肌重建屈肘、尺侧伸腕及重建拇对掌,肱桡肌代1-5指屈曲,桡侧伸腕长肌重建伸指。
后束与内侧束联合损伤
以斜方肌移位代三角肌重建肩外展,旋前圆肌移位重建2-5指伸指功能,桡侧屈腕肌重建2-5指屈指功能。腕平伸位固定,拇对掌位固定。
—END—
作者简介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好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比较专业的医院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