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是真的吗》
冬天天气寒冷,昼夜温差大,是流感的高发季,相应需要输液的病人也多了起来。在输液过程中,有不少病人会私自调整点滴速度。记者发现,大家对于这个事情似乎都不太重视,调不调快速度全在于时间紧不紧。不过,在网上却有说法说,自行调快点滴速度会危害健康。那么,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自行调快输液速度真的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吗?
专家:自调输液速度可能带来临床危害
医院医院急救部副主任医师刘红升说:这样做是有极大危害性的。因为针对每个病人个体不同,医生会专门嘱咐护士来给这个病人把输液的速度调成多少。你自己调了,因为你并不具备这种医学常识,就会带来一些临床危害。比如说你输液速度调快了,可能你就会突然觉得胸闷、憋气,甚至出现更严重的一些症象,比如呼吸困难,然后氧饱和度下降了,然后双肺的哮鸣音等等,就需要急救。
轻则心慌胸闷,严重甚至威胁生命
专家告诉记者,在他们的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因自行调快输液速度而出现不适的案例。
清华大学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张向阳说:我的一个病例,病人输入一瓶消炎药,本来应该是两个小时输进去的,结果因为他着急,自个儿调整了输液速度,不到40分钟就输了进去。过了两个小时以后,出现了全身不由自主地扭动,浑身在抽,一点儿都控制不了。
刘红升说:有一例是老年人,65岁的女性。她因为嫌护士给她调的速度很慢,自行调快了之后就突然出现了胸闷不适,如果不是抢救措施得力,可能就会导致不治这种悲剧的发生。
正常情况下,输液速度是多少?
那么,在正常情况下,输液的速度大概应该是多少呢?
张向阳说:都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体形,还有具体的病情,调整一个大概的速度。一般可能是1分钟1到2毫升,20滴到40滴左右,但是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尤其老年人,比如说心功能不好的时候,把输液速度调得很快,至少从这个入液量来讲,可能对心脏的负荷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容易导致心衰。小孩也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既然调快输液速度会对身体造成危害,这是不是就意味着输液速度越慢越好呢?
刘红升说:也不是越慢越好。因为针对不同的疾病,应该因个体而异,因疾病的不同而异。
张向阳说:比如像失血性休克的病人,血大量往外出,对于这种病人,可能就要快速输液,因为需要快补血容量。这时候有一些家属可能觉得输得太快了,就往下慢拧,这也是不太合理的。
提醒患者
输液虽然是一个常见的治疗方法,但其中却蕴含了很多医疗知识。普通人在必须要输液的时候,还是遵医嘱的好。
这53种疾病,只有病情危重才需挂水
内科
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窘迫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高血压亚急症
慢性浅表性胃炎
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轻度结肠炎
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急性膀胱炎
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单纯的房早、室早
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无特殊并发症的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解读1:细菌引发炎症,抗生素才有用
专家表示,出现炎症的刺激因素有4大类:生物的(细菌、病毒、寄生虫)因素,物理的,化学的以及免疫过度的因素。
带“炎”的病中只有由细菌引起的那些,用敏感的抗生素才会有效。像感冒、腮腺炎等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使用抗生素起不到效果。由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所致的炎症,比如咽炎,有时是讲话过多、麻辣烫饮食等引起的,一般也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外科
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轻度软组织挫伤
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浅静脉炎
老年性骨关节炎
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慢性劳损性疾病
慢性膀胱炎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
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精囊炎
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解读2:外科是抗生素的重灾区
据报道称,外科科室成为抗生素的重灾区,有数据显示,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了97%。医院副院长、肛肠外科专家樊志敏介绍,对于体表一些小肿块的切除,如果患者的身体状况,及体表没有出现明显的红肿热痛及体表感染(如无发热,血象正常),术后是可以不用输液的。
当然,从外科手术的角度,也要辩证地看待输液,“比如一些人本身抗感染能力较弱,可能仍然需要合理使用抗生素。”
妇科
慢性盆腔炎
慢性子宫颈炎
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前庭大腺囊肿
阴道炎、外阴炎
原发性痛经
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解读3:抗生素可能破坏“微生态”
“慢性盆腔炎,慢性子宫颈炎,治疗上的确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主任吴江平告诉记者,只有急性炎症发作,才需要抗生素,医院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另外,即便是需要用药,口服和打针就够了。
吴江平主任告诉记者,在一些小诊所和不规范的医疗机构,阴道炎等妇科炎症,滥用抗生素比较普遍。女性阴道内部环境同时寄存着多种菌群,菌群之间相互抑制,从而维持内环境酸碱度平衡,保持健康。一旦体内摄入过量抗生素,就会破坏阴道的微生态环境。如,当乳酸杆菌活性被抑制,外来致病菌就会大肆繁殖,反而会导致阴道炎症的产生。
儿科
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解读4:抗生素有时会帮倒忙
在我国,儿科是抗生素滥用的重灾区。据年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5家医院儿科门诊病人的调查,抗生素的使用量是同期国外儿科的2倍到8倍。在这份清单上,儿科也有几种情况不需要输液:如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腹泻病,毛细支气管炎,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
医院儿科主任廖东幸告诉记者,这几种疾病,严格说,的确都可以不用抗生素。小儿如果是单纯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热低于38℃,孩子精神状态也不错,家长也就不需担心。另外,马上到了秋天,“轮状病毒”也活跃。秋季腹泻和感冒一样,是自限性的疾病,用抗生素反而是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失调。
毛细支气管炎,虽然病中也带着一个“炎”字,但它主要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所导致的,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这种疾病的临床症状像肺炎,但以“喘憋”为主,此病80%发生在1岁以内,多数是6个月以下的小宝宝。医院可以做呼吸道分泌物的抗原检测,很快就明确是否是病毒感染。
但是专家也坦言,“儿科疾病的一大特点就是,病情的进展很快,对于一些混合感染的小宝宝,有的时候医生也会让患儿输液,主要是是怕其发展为肺炎,这也是本着为患者负责的态度,希望家长理解。”
点击搜索育儿关键词!很神奇哦!不信你试试!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