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特点:
1、患者青年男性,22岁,慢性病程,左上肢乏力,肌肉萎缩2年余。
2、患者自诉2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无力,开始未予以重视,逐渐出现左上肢肌肉萎缩,伴有双上肢静止性震颤,精细动作减退,无明显感觉障碍,偶伴有头晕,颈部酸胀痛等不适。医院治疗,行左臂丛MRI示:左臂丛神经损伤(椎管外段)不除外;颈椎轻度后凸;C5-6椎间盘轻度突出。肌电图示:左上肢,胸锁乳突肌,胸10、11椎旁肌,双手肌,神经源性受损。具体治疗不祥;后患者未做特殊处理,症状呈缓慢进展。现为求进一步神经康复治疗,收入我院,门诊以"左臂丛神经损伤"收入我科,患者发病来,精神、食纳、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
3、辅助检查:行左臂丛MRI示:左臂丛神经损伤(椎管外段)不除外;颈椎轻度后凸;C5-6椎间盘轻度突出。肌电图示:左上肢,胸锁乳突肌,胸10、11椎旁肌,双手肌,神经源性受损。
入院诊断:左侧臂丛神经损伤
治疗情况:入院后组织多学科协作组专家会诊,制定“精准神经修复疗法”综合治疗方案,以精准医疗的方式集精准医疗基因检测、中西医结合医学、神经康复治疗、血液净化和氧化等专业,以多学科专家会诊模式所形并发展的一套综合个体化的有效治疗体系。该疗法为众多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带来病情恢复和功能改善。住院9天,予以出院。
出院情况:患者精神、食纳、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左上肢乏力消失,查体:神清,双肺未闻及啰音,心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
专家点评:传统的诊疗更多是依靠病人症状、体征或实验室数据等进行诊断, 精准神经修复疗法是以“人”出发,实现疾病的个体诊断与治疗,借助基因组测序对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分类识别。同时,现代研究证实个体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而且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神经系统是一种复杂和多样性疾病,患者可能表现出类似的症状,并具有相同的病理改变,却可能由完全不同的基因变化而造成,使得患者治疗对药物的反应率差别很大。所以精准神经修复疗法从根本上摆脱了“千人一方、万人一药”的“一刀切”弊端。
借助基因检测等方式,提前进行诊断、预防;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找寻社会人群基因变化规律,检测疾病谱和基因-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变化,进行流行病学的干预等,从而实现从被动治疗到主动精准预防,具有精准的预测性。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