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载自《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年2月第36卷第2期,小编转载时有所删减、整理。
原文题目:精囊镜技术的改进与临床应用
原文作者:夏永强、叶敏、于春晓、王鹏飞、孔波、秦瑞、安杰
众所周知,精阜为前列腺尿道下端的一个隆起,在尿道镜下通常可见到3个凹陷或开口,上端的凹陷称为精阜口,下部两侧的凹陷或陷窝称为射精管口。由于炎症、感染、囊肿、钙化、先天性畸形或结石形成等因素,可导致临床顽固性血精或射精管口的梗阻口,内镜下射精管口模糊,难以找到,甚至消失。过去,对这类患者反复出现的血精、无精或少精症表现时,常采用在超声或MRI定位下,行经直肠的精囊穿刺,抽出液体可行精液分析、培养、找肿瘤细胞等检查,还可做精囊的冲洗治疗。如果确诊为射精管口梗阻造成不孕者,则采用电切镜作精阜切除以解除梗阻。
近年来,对上述患者的诊治,大多采用细的输尿管硬镜进入精囊腔(也称精囊镜)的技术,来诊治精道末段疾病。刚开展这类新技术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是进镜困难,尤其是末端精道炎症、纤维化和精囊囊肿,有时根本无法显示隐窝处的开口,有的报道从精阜开口处进镜,方法多种多样,妨碍了其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综合文献报道,精囊镜进入精囊的途径有3种:①经射精管开口;②经前列腺小囊底部的5、7点开窗途径;③行经尿道精阜切除或开窗术途径。
大多数作者采用的“经射精管开口,按正常精道解剖逆行置入精囊镜”的方法,均没有从精阜口向下垂直线两侧的射精管口进镜,有的可能盲目进入,造成创伤。根据Nguyen等报道的解剖数据,正常人体射精管长1-2cm,管腔直径近端为(1.74-0.3)mm,中段(0.64-0.1)mm,末端开口处仅(0.34-0.1)mm。射精管远端开口细小,在镜下查找也很困难,直接进镜更是不可能的。加之患者存在精道远端的炎症和梗阻,即使经直肠按摩精囊前列腺,亦常不能获得前列腺精囊液。因此,需要以细导丝反复试探,方能将导丝置入射精管内。若以精囊镜强行进入精囊,必将造成医源性假道。创伤的假道可因炎症、纤维化、闭合而加重精道梗阻,也可以因假道较大而造成尿液反流性精囊炎、附睾炎等。
本组病例均在输尿管镜下仔细寻找射精管开口,但无一例见到明显的射精管开口。我们以细的专利导丝从前列腺隐窝处扩张进人,在小囊的5点、7点的外侧壁处找到半透明的膜状结构,再以细的带弯头的导丝引导,将输尿管镜引入精囊。因为按照射精管的正常解剖,其远端的管道没有许多的肌肉组织,仅是膜状结构,沿该结构进入,即可到达精囊腔内。而大多数的报道在该部位均是盲目插入。在进镜过程中,我们初期开始用斑马导丝,但感到操作比较困难。导丝侧向移动空间较大,弹性太大,手感延迟,其头部较软、较钝,无法做穿刺动作。易滑移,进入角度完全靠精囊镜的侧方移动角来调节,进入径路大多偏向内侧。实际使用耗费时间较长,对前列腺小囊内壁损伤较重,以后容易形成粘连梗阻。
由于斑马导丝引导进镜的盲目性大、操作费时费力等缺点,我们自行设计制造头端有小角度弯曲的专利导管,其角度基本和精囊与后尿道的夹角一致,该专利导管外径为3F,内置头端锐利的金属导丝,外露长度约1mm。在前列腺小囊底部5、7点位穿刺时,其弯曲的尖端方向指向精囊,导管借助导丝顺利进入精囊,精囊镜顺导管扩张后进入精囊。应用专利导管后,定位、穿刺、扩张、进镜均较容易,损伤较小。除了开窗处外,其余内壁组织结构完整。本组在随机选择的19例患者顺行下尿路造影未见精道反流,证实了前列腺小囊开口未遭到破坏,仍可有抗反流的作用。术后2周开始性生活,也可防止前列腺小囊开口粘连梗阻和精囊窗口的闭锁。
对射精管末端梗阻的患者,往往有精阜部位的隆起,CT或MRI可显示精囊囊肿或精囊扩张。这些患者精囊镜很难进入,多主张行电切囊肿去顶,再行精囊镜检的方法。本组12例术中用电切镜切除隆起的精阜,再以输尿管镜进入精囊。由于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缺点:①极有可能破坏局部的抗反流机制,容易引起反流性精囊炎、附睾炎。②射精管及精囊腺的正常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遭到破坏后,精囊的储备功能降低,精囊分泌的果糖、多种活性物质就会丢失,精子体外运动的主要能量来源减少,精液凝固功能、黏稠度、精子活力、染色质的稳定性、精液的抗氧化作用、精子在女性生殖道的免疫豁免功能均有不良改变。③精囊的饱胀程度减弱,男性性功能下降等。因此,此种进入精囊的途径仅用于严格选择且术后能获益的患者。即选择有尿频、尿急、射精痛等症状,怀疑有精道梗阻或精囊病变者。本组应用改进方法后自精阜隐窝进到精囊腔的时间仅需2-3min。顺利进镜到精囊腔内46例,占79.3%。对血精症者和精道感染者均对精囊作充分的冲洗,对精囊腔、输精管壶腹内结石者,以取石钳取出或用钬激光粉碎后冲出,遇有组织增生、肿瘤样变化时,予以活检,所有患者最后均通过细导管以抗菌溶液(碘伏溶液或庆大霉素溶液)充分冲洗囊腔。经这样的处理,患者术中均未发生穿孔、水中毒和直肠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近期也未出现急性附睾炎、逆行射精、尿液精道反流、尿失禁等并发症,恢复满意。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血精症患者症状消失或改善达85%。无精子症者中精液常规接近正常或女方怀孕(治愈)的达37%,精液中出现一定数量精子的(好转)为31%。
经改进的射精管进镜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易行,无并发症,效果满意等优点,值得临床上参考应用。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