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部肌群
分四个肌群,分别是:前肌群、内侧肌群、后肌群、外侧肌群。
1前肌群1.三角肌2.胸小肌3.喙肱肌4.胸大肌肌腱5.肱二头肌长头6.肱二头肌短头7.前锯肌8.胸大肌(锁骨肌束)9.锁骨下肌10.胸大肌11~15:肋间肌束
可触诊的显著结构:
浅层:胸大肌(有四个肌束:1.锁骨肌束2.胸肋软骨肌束3.胸骨柄肌束4.腹部肌束)
深层:1.锁骨下肌
2.胸小肌及胸小肌的喙突附着点。
●神经支配
·胸大肌:胸内外侧神经(第6、第7、第8颈神经)。
·锁骨下肌:臂丛上干的分支(第5、第6颈神经)。
·胸小肌:胸内侧神经(第7、第8颈神经,第1胸神经)。
胸大肌:观察其不同的肌束
注:胸大肌的四个肌束不总是同时出现,它取决于被检查者的姿势。胸骨柄肌束和胸骨肌束有时融合在一起。如图所示
1.锁骨肌束
2.胸骨柄肌束
3.胸骨-肋软骨肌束
4.腹部肌束
胸大肌的锁骨肌束
检查者带动被检查者臂部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前臂向上。检查者在被检查者的臂内侧置一个阻力并要求被检查者水平内收臂部。检查者用二指触摸锁骨下方,寻找分隔胸大肌的锁骨肌束(1)和胸骨肋软骨肌束(2)之间的沟,以确定胸大肌的锁骨肌束。
●起止点
▎胸大肌的锁骨头附着于锁骨前缘的内侧2/3。
胸大肌的:胸骨-肋软骨肌束
被检查者臂部外展90°以后,检查者置阻力对抗其臂部的水平内收,此肌束出现在分隔锁骨肌束(2)沟的下方。
●起止点
胸骨-肋软骨肌束附着于:
▎胸骨柄的前面。
▎胸骨体。
▎第2~6肋的肋软骨。
▎第5~6肋的骨性部分。
胸大肌的胸骨柄肌束
检查者拇、示二指框定的结构即胸骨柄肌束。
注:此肌束并不总是独立的。
胸大肌的腹部肌束
检查者左手置阻力对抗其上肢内收,右手的示指位于胸大肌的胸骨肋软骨肌束(3)和腹部肌束(4)之间。
●起止点
▎胸大肌的腹部肌束附着于腹直肌鞘。
▎胸大肌的三或四个肌束(锁骨肌束、胸骨柄肌束、胸骨-肋软骨肌束和腹部肌束)通过一个肌腱终止于背阔肌外侧的肱骨大结节嵴,且与背阔肌借滑液囊分隔。
锁骨下肌
如左图所示,检查者的右手整个示指显示了锁骨下肌的位置,此肌在手指下不易触诊。
注:胸锁关节的韧带活动是锁骨各种运动的关键。
●起止点
▎锁骨下肌的起点(腱性)位于第1肋的第1肋软骨。
▎它止于锁骨下面的中部。
胸小肌
被检查者坐位或仰卧位,检查者用一手托其前臂以支持检查侧的上肢,被检查者的肘关节屈曲90°并置于检查者的前臂上,检查者支持其上肢的手带动被检查者的肩部向上、向内,以便最大限度地放松胸大肌,然后使用右手数个手指在胸大肌深面触诊,就能找到一块明显的条索状的肌肉,即为胸小肌。胸小肌在胸大肌放松的情况下很容易触及。为了更好地触及此肌,我们可以要求被检查者做如下的运动:短促地吸气以运动胸小肌附着的第3、第4、第5肋(此肌的固定点为喙突);或者(如图所示)带动肩部的近端向前,因为胸小肌附着于肩胛骨喙突,在做此动作时肌肉的固定点是肋骨。
●起止点
▎胸小肌的起点(肌腱)在第3、第4和第5肋。
▎它的止点位于喙突水平部的内侧缘。
胸小肌的喙突附着点
被检查者坐位,检查者一手控制其上肢并屈其肘,另一手的手指定位在其喙突前部。嘱被检查者的肩部向前运动,要寻找的肌肉在胸大肌的深面和峰突的下方。
2内侧肌群此肌群只有一块,即前锯肌。
●运动
前锯肌相对于脊柱外展肩胛骨,即相对于胸部外展肩胛骨,同时使肩胛骨向前。
●神经支配
前锯肌:胸长神经(第5、第6颈神经)。
前锯肌在肋骨上的触诊
被检查者站立或坐位,只需要求其重复做短促的吸气动作,就可以观察到附着于肋骨上的指状肌束(1)出现在后方的背阔肌(2)和前方的胸大肌(3)之间。
●起止点
▎前锯肌通过指状肌束附着于上10个肋骨的外侧面。
▎它终止于肩胛骨的上内侧角和下角,并附着于上述二角之间的肩胛骨的内侧缘。
前锯肌:另一种触诊手法
被检查者仰卧,肩关节屈曲90°,肘关节屈曲至最大限度。检查者左手置于其鹰嘴,嘱被检查者肘关节的鹰嘴直指上方,使其肩胛骨外展。检查者右手可触及前锯肌的指状肌束,其附着于肋骨的外侧面。
临床
发生前锯肌麻痹、上肢上举无力等时,要考虑胸长神经损伤的可能。在非常瘦的个体可以触及此神经,在其他个体,可在它的行经部位有触诊疼痛。
3后肌群1.冈上肌2.三边孔3.小圆肌4.冈下肌5.大菱形肌6.三角肌(断端)7.四边孔8.肱三头肌外侧头9.肱三头肌长头10.大圆肌11.背阔肌12.锁骨13.斜方肌
后肌群包括:
1.冈上肌2.冈下肌3.小圆肌4.大圆肌5.背阔肌6.肩胛下肌
神经支配:
肩胛下肌:肩胛下神经(第5、第6颈神经)。
冈上肌:肩胛上神经(第5、第6颈神经)。
冈下肌:肩胛上神经(第5、第6颈神经)。
小圆肌:腋神经(第5、第6颈神经)。
大圆肌:肩胛下神经(第5、第6颈神经)。
背阔肌:胸背神经(第6、第7、第8颈神经)。
肩胛下肌
为了能触及此肌,必须使肩胛骨与胸廓之间有一定的空间,然后移动手指至肩胛骨的前面,检查者手指的外侧为背阔肌,内前方为胸大肌。
●起止点
肩胛下肌起于肩胛骨的前面。
▎腱性部分位于边缘区域。
▎肌性部分位于中间区域。
肩胛下肌的肌性纤维横过肩关节的前面附着于关节囊。
▎此肌终止于肱骨小结节峭。
注:腋窝的血管神经束经过此肌的前面,此肌是传统上称为“腱袖”的一部分。
肩胛下肌:从内侧触诊
被检查者侧卧,上肢内旋,手背置于他的骶部或腰部。检查者左手
推其肩胛骨向内、向后和向下,右手越过前锯肌触诊肩胛下肌的内
侧部。
肩胛下肌,肱骨附着点
被检查者坐位,检查者站其身后,右手使其肘关节屈曲并带动其上肢外旋。左手触诊肩胛下肌附着点的小结节,肩胛下肌起于峰突,使肩关节旋外。
临床
肩用下肌损伤时触压小结节会引起疼痛,肩脚下肌也是肌腱袖的一部分。使肩关节内旋可以测试到此肌的不足或疼痛。
冈上肌
冈上肌在冈上窝内,被斜方肌覆盖。被检查者外展臂部时,检查者能更好地触及手指下的此肌,因为它是肩部外展运动的固定肌。
●起止点
▎冈上肌起于冈上窝内侧的2/3,以及冈上筋膜的深层。
▎冈上肌横过肩关节的上方附着于关节囊。
▎冈上肌终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上面。
注:此肌传统上被称为“肌腱袖”的一部分。
临床
如果支配冈上肌的肩胛下神经在行经肩上切迹处受限,可以测试出冈上肌功能异常。
冈上肌在肱骨上的附着点
被检查者的上肢放置如图所示。肩关节内旋和后伸(手背和前臂后面与背部相贴)。肱骨大结节的上面是冈上肌肌腱的附着点,能在肩峰尖的前方被触及。
注:此肌参与组成肩锁顶,传统上被称为“肌腱袖”的一部分。
临床
当冈上肌肌腱炎时,触及此点会引起或加剧疼痛。外展肩关节以抵抗阻力能测试到肌力不足和(或)疼痛。
冈下肌
被检查者坐位,检查者支持其臂部(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前臂向上)。在此姿势下(如图所示),嘱被检查者外旋肩关节(带动前臂后面向上和向后运动)。冈下肌(1)的收缩能在肩胛骨的冈下窝内被检查者左手示指和中指触及。
●起止点
▎冈下肌(肌性部分)起于冈下窝内侧的3/4及冈下筋膜的深面。
▎它的肌纤维横过肩关节的后上部分附着于关节囊。
▎它终止于肱骨大结节后面的中部。
临床
当肩胛上神经受累时,能测试到冈下肌的功能异常,如通过肩胛上切迹的神经血管束受压产生“卡压综合征”时,或者通过脊柱缘与关节盂之间受压时。
小圆肌
被检查者坐位,检查者用一手支持其臂部(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90°),被检查者的前臂旋前置于检查者的臂部。检查者左手示指和中指触诊位于三角肌(1)后部肌束之间的肩胛骨外侧缘,其上方为三角肌,下方为大圆肌(2)。只要被检查者肩关节成功旋外(带动手和前臂向后),就能在手指下触及此肌收缩。
●起止点
▎小圆肌起于(肌性部分)冈下窝,沿着肩胛骨外侧缘的上半部分走行。
▎它通过肌腱终止于肱骨大结节的下面。
冈下肌和小圆肌在脑骨上的附着点
被检查者坐位,一手位于肘部并带动相关上肢前屈、内收和旋外。此运动由三部分组成,使得大结节向后和远离肩峰,以触及冈下肌和小圆肌在肱骨上的附着点。显著的骨性标志是肩胛冈和肩峰。
注:此二肌传统上同样被称为“肌腱袖”。
大圆肌
被检查者俯卧或坐位,检查侧的手背和前臂后面朝向骶骨。检查者用右手置于其臂部内侧面抵抗其臂部的后伸,检查者左手所示即是大圆肌,它是一块非常明显的肌性突起。
●起止点
▎大圆肌起于(肌性部分)冈下窝,沿着肩胛骨外侧缘的下半部分走行。
▎它通过一个宽大的肌腱终止于肱骨小结节嵴,此处经过背阔肌的后面,两者之间被滑液囊分隔。
注:此肌附着于冈下离的外侧1/4和下1/3。
临床
此肌同样是“肌腱袖”的一部分。受损时,触压它在肱骨上的附着点会引起或加剧疼痛,这也可以用于测试此机的功能不足和疼痛。
背阔肌
检查者只需要向前拾起被检查者上臂的内侧面,就能触及胸廓后外侧部的背阔肌。
4外侧肌群外侧肌群:
此肌群只有一块肌内(三角肌)组成,位于肩的外侧部。
可触诊的显著结构:
1.三角肌的后部(肩胛冈部)纤维
2.三角肌的中部(肩峰部)纤维
3.三角肌的前部(锁骨部)纤维
神经支配:腑神经(第5.6颈神经)
三角肌的后部(肩胛冈部)纤维
被检查者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检查者用右手置阻力于其臂的后下部,肘关节上方如图所示,嘱被检查者水平向后推臂部,此肌腹出现在检查者左手示指和中指指示外,或者可以观察垤此肌腹位于肩关节的后部。
●三角肌三束纤维的起止点
三角肌起于:
▎肌腱部分附着于锁骨外侧端上面的前缘,以及肩胛冈的下坡。
▎肌性部分附着于肩峰的外侧缘。
▎三角肌通过肌腱终止于肱骨的三角肌粗隆。
注:三角肌下滑液囊位于三角肌肩峰部肌束和大结节之间。
三角肌的中部(肩峰部)纤维
被检查者的姿势如前图,图中检查者两手拇指界定了中部纤维(1),它位于前部纤维(2)和后部纤维(3)之间。嘱被检查者外展肩关节以抵抗检查者相反的阻力。
注:三角肌覆盖了肩关节,两者之间被三角肌下囊分隔。
临床
三角肌下囊受累可表现为三角肌体的触压疼痛。肩关节的环转运动能引起疼痛。抗阻力外展肩关节能测试到功能异常和(或)疼痛。
三角肌的前部(锁骨部)纤维
被检查者的姿势仍然是肩关节外展90°,肘关节屈曲。如图所示,检查者拇、示指界定的是前部肌束。嘱被检查者水平向前推肩部同时抵抗相反的阻力。
临床如果发现上述三个肩部的肌束功能异常和疼痛,要考虑腋神经的受损,可能是三角肌(挤压)综合征压迫四边孔内的神经。触诊此处可引起疼痛。推荐阅读:1.骨骼系统
脊柱部分
2.动态肌肉解剖图欣赏
3.颈部肌肉解剖
附视频
4.附:肩胛骨视频|肩、肘、手、胸廓骨骼解剖
5.骨骼系统
骨盆3D解剖视频结合文字描述
6.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详述
7.关节基础|全身关节(一)
8.全身关节(全)|掌握全身关节解剖,只需此一篇
9.动画
4分钟动画与文字带你深度认识脊柱解剖、生物力学、突出原理
10.全身皮神经分布图|全身皮肤节段性神经支配
11.触诊解剖
22个细节知识让您全方位掌握肩胛骨触诊技巧
温馨提醒
以上文章均是本平台(紫葫芦与解剖)前期的发布,方便朋友们的阅读,小墨直接把一部分文章标题列出来;想看哪一篇,直接点击即可,无需回复文章前面的数字到后台;特别提醒亲爱的朋友们!祝大家工作生活愉快!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