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子被佛教徒视为珍宝,宗教让它散发着神秘的光环。
但世界万物都难逃元素周期表,如果用科学仪器来检测舍利子,它到底是什么物质组成的呢?
舍利子的形成:
佛教高僧圆寂后遗体会被火化,某些僧人的骨灰中会有晶体颗粒,这些晶体颗粒就是所谓的舍利子。
佛教徒认为舍利子凝结了高僧的修为,道行越高的僧人,留下的舍利子也就越多。传说释迦牟利留下了8万多颗舍利子。
听起来很是神奇的样子,但是经过科学仪器的扫描后,它的化学成分早已不是秘密了。
舍利子主要由钙元素、磷元素、硅元素、铁元素,以及少量的微量元素构成。说具体点就是由氧化钙、氧化铁、氧化钾、硅酸盐、磷酸盐,和三氧化二铝等化合物构成。
从成分组成来看,舍利子和骨头大差不差,事实上,舍利子也确实是骨头烧成的。
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既然舍利子是骨骼燃烧形成的,为什么只有高僧的遗体能火化出舍利子,而普通人的遗体却不可以呢?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高僧的遗体在火化后,都能形成舍利子,有的高僧的骨灰里就没有舍利子,而且在火葬场,普通人的遗体少出舍利子也很常见。
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跟饮食结构有关。佛教徒都是素食主义者,有很多普通人也喜欢吃素,长期吃素会导致体内草酸含量增高,进而和钙元素形成草酸钙。
长期吃素还会让胆囊退化,进而形成胆结石,胆结石和草酸钙混合骨组织,在高温下就有可能形成舍利子。
第二是跟火化的温度和时间有关,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先用高温对人体骨骼进行加热,然后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骨骼在不同温度下呈现不同的状态。
从℃加热到℃,骨骼的密度开始下降,而从℃过后,骨骼密度开始上升,到了1℃时,骨骼形成了新形态的晶体。
温度再上升到1℃时,这些晶体会被融化,然后冷却成圆形的小珠子。
不过也有人认为,舍利子本身就是一场骗局,而是在遗体火化的过程中,有人把未彻底燃烧的骨骼拿出来,当做舍利子供奉。
但不管怎么说,舍利子的形成是可以用科学来解释的,它和温度、燃烧时间,以及矿物质含量都有关系,它的成分也并非是神奇的物质。
总之舍利子已经褪去神秘的光环,已经有人申请了舍利子的制作专利,并将它制成工艺品进行售卖。
在中国的知识产权网上,就可以搜索到舍利子的制作方法,而且在7年就被注册了专利。
舍利子的制作方法也很简单,就是骨灰加上硅酸盐和二氧化硅,在℃的高温下进行燃烧,如果想要不同的颜色,还可以混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
比如含有氧化钾的是白色,含有氧化铁的是深红色,含有氧化铜则是黑色。冷却后就形成五颜六色的舍利子,再进行抛光打磨和刻字,就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在某宝上就可以搜索到舍利子吊坠,价格也不贵,从十几块到几百块不等。不过一想到这是用骨灰制成的,不知道还有多少人会买呢?
最后想说一句,随着科学认知的进步,任何神秘都会变得不神秘,或许佛教的舍利子,更应该成为一种文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