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肾结石。
肾结石,是多发的泌尿系统结石。有些老人有意思,一辈子带有肾结石,直到最后快要不行的时候,才被查出来。
我给你说个真实的故事。
话说有一个男子,年46岁。
这个人,最近这半年多,经常腰酸尿频。有时候,尿里还带血。
后来,医院去查,结果就被查出肾结石。确切讲,是右侧肾盂结石。
既然是有结石,那就治呗。当时,医家反复用清热通淋之品来治。效果不好。
其实,结石这个病,一般来说,都考虑是湿热蕴结。清热利湿,是一般的治疗方法,很普遍。但面对这个患者,效果始终不好。
到后来,此人的问题就加重了,腰部沉重酸痛,小便频数不畅。而且还恶寒低热。
这可怎么办?得,另寻高明吧。
这一回,患者找的是颜德馨。颜德馨,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您要是感兴趣,就上网查阅一下他的学术生平。
刻诊,见患者脉象沉细而软,舌淡红,苔白滑而腻。患者的脸上,呈现出苍白之色,虚浮。细问得知,患者小便色黄,小腹部拘急,别人一碰就受不了。
当时,颜德馨教授反复斟酌,书方一首。但见——
熟附子,巴戟天,鹿角,仙茅,白术,生地黄和熟地黄,补骨脂,仙灵脾,黄柏,知母,肉桂,金钱草,石打穿,一共是10剂。
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呢,患者服药以后,腰部酸痛不但没减轻,反而加剧了,而且小便依然频数,颜色深黄。
是不是药开错了?颜德馨教授对此胸有成竹,安排患者再拍一个片子看看。
这一看,患者脸上有了笑容。原来,从前那个右侧肾盂的阴影,下降了,跑到右侧盆腔了。这就说明,结石已经被“推下来”了。
病情既然有了进展,那就继续用药。
这一次,原方不变,继续投用20剂。最终,患者把结石排出来了,诸症悉平。
这是颜德馨教授早年的一张医案,初诊时间是年的10月14日。
这里的道理,我来跟你好好说说。
首先,你看这个患者,小便颜色黄赤,有泌尿系结石。这个我们不难判断,肯定是湿热蕴结于下焦。
但是,你仔细瞅,患者还有肾阳虚的表现。比如说,舌淡,苔白腻而滑,脉沉细而软,面色苍白虚浮。
也虚你会问了,这两种情况,怎么会同时存在于一个人的身上呢?
这个问题,很好理解。因为患者以往,用的都是清热利湿之品。清热利湿,必然性寒。性寒的药用到了一定程度,对他来讲,就伤了阳气,使得肾阳不足。
同时,肾阳不足,肾的气化就没有动力。于是,湿热盘踞在下焦,就更难有力量将其化散排出了。这就造成了,你越是用清热利湿之品,患者的湿热就越难以化解。湿热蕴结和肾阳不足的情况,就这样同时存在于患者体内了。
我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
这个时候怎么办?就得改变方向了。咱们呀,把患者的肾阳补起来。肾阳充足了,才有力量推导排解湿热,把患者的结石“推下来”。
来看看当时颜德馨教授的配伍——
熟附子,巴戟天,鹿角,仙茅,白术,生地黄和熟地黄,补骨脂,仙灵脾,黄柏,知母,肉桂,金钱草,石打穿。
这方子里头,显然有大队的补阳之品。比如说熟附子、巴戟天、鹿角、仙茅、补骨脂、仙灵脾、肉桂。这些,都是补肾阳的。生地和熟地,滋补肾阴,用于阴中求阳。补肾阳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了。
接下来,看黄柏和知母。这两味药,就是在清湿热了。知母清热,黄柏苦寒而清热燥湿。石打穿,是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药。金钱草,是传统的治疗泌尿系结石的药,能利湿退黄、利尿通淋,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总体看,无非是滋补肾阳为主,清化湿热为辅。
这样一来,患者肾阳充足,湿热得解,那结石就被乖乖地推下来了。
其实,肾结石患病日久,尤其是久服药物之后,体现为肾阳虚状态的患者,为数很多。这个时候,以滋补肾阳的方法为主治本,配合清化湿热之法为辅治标,是不错的思路。
颜德馨教授的方药,在这方面是有启示意义的。我希望,专业的读者朋友,能给予一定的重视。
将来,说不定可以应用这样的经验。非专业读者,您最好也加以留意。
如果可能,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适当借鉴、加减。
总而言之,久病伤肾,是很多疾病发展到后来,难以避免的局面。有了肾阳虚症候,就应该补益肾阳。这在很多大医的验案里,都有体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多阅读一些,加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