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
护
题
考
神经系统
第一节概述
1,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①在各系统中处于主导.调节控制其它系统,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②调节机体功能,使机体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维持机体和外部环境的平衡
③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
2,神经系统的区分
部位: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功能:躯体神经系统(皮肤和运动器)和资助神经系统(交感卫星吩咐交感为抑制)
3,神经系统的组成
由神经组织组成,组织又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
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功能。
神经元的构造,不同的神经元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差异较大。尽管神经元的形态各异,但每个神经元都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胞体:有圆形、梭形、锥形。胞体直径3到5um(微米)不等。尼氏体含出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可合成蛋白质,神经元纤维具有支持细胞和物质输送的作用。
突起树突:传入冲动,可有多条.
轴突:传出冲动,仅有一条
神经元分类:
突起数目分: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功能分: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中枢系统内由少突胶质细胞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内由神经膜细胞组成(施万细胞)。
突起: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联系接触点。
神经元胶质:神经组织中另一类细胞,体积小数量多,对神经细胞有支持营养保护作用,还可作为神经递质的受体和离子通道。
4,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在调节机体活动中。对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适应反应的称为反射,它是神经系统活动基本方式。反射形态学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5,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胞体连同树突集中的部位,色泽灰暗。在大脑,小脑表层部分为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
白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轴突集中的部位因具有髓鞘颜色苍白。在大脑小脑深部为大脑髓质和小脑髓质
神经核:在中枢神经内包埋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内有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
神经节:在周围神经内,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外形膨大
纤维束:在中枢神经内,起止行程和功能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
神经:在周围神经,神经纤维集合成大小粗细不等的集束由不同数目的集束组合成一条神经
第十章第二节脊髓和脊神经
脊髓
1.位置:位于椎管内,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脊髓相连。成年人下端平第1腰椎,新生儿平第3腰椎。下端有脊髓圆锥和终丝。成人长约(45CM最宽处1CM重35g)
2.外形:脊髓呈前后稍扁圆柱形,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梭形膨大。
颈膨大(颈4-胸1)
腰骶膨大(腰2-骶3)
这两个膨大形成是因为内部神经元数量相对较多,与四肢的出现有关。
脊髓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自此向下延为细长无神经组织的终丝,长约20cm,向上与软脊膜相连。向下在第二骶椎水平以下,由硬脊膜包裹。止于尾骨背面。
脊髓的内部构造:由灰质和白质组成,在脊髓横切面上,可见中央有一细小中央管围绕。中央管周围是h形的灰质,灰质外围是白质。
4.脊髓的功能:
1,传导。2。反射(躯体反射→浅反射,深反射〈肌张力反射〉。内脏反射)
脊神经:共31对,每一对神经连一个脊髓节段,每对脊神经借前根连于脊髓前外侧沟,借后根连脊髓后外侧沟,前后根均有许多根丝构成。一般前根属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两者在椎间孔处合成一条脊神经。
分为五部分:颈8胸12腰5骶5尾1。骶5和尾神经经骶管裂孔穿过。
脊神经分支:
10.3.1后支:①枕大:颈2后支。穿斜方肌至皮下,支配枕部皮肤。
②臀上皮:腰1-3后支,在髂嵴上方竖脊肌外侧缘处穿至皮下,分布于臀上部皮肤。
③臀中皮:骶1-3后支,穿臀大肌至皮下,支配臀中部皮肤。
10.3.2前支:
颈从:
①皮支:枕小,耳小,颈横,锁骨上.(颈部麻醉浸润阻滞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分布于枕,耳,颈前及肩部皮肤。
②肌支:膈神经,由胸廓→肺根,心包→下降至膈。运动纤维在膈肌,感觉纤维在胸膜,心包,肝和胆囊表面的腹膜,膈肌受损则腹式呼吸减弱,有窒息感,刺激则发呕逆,肝胆疾病出现又肩痛。
臂丛神经:颈5-8前支和胸1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
①肌皮神经:支配肱2头肌,喙肱肌和肱肌,向肘关节上方延续后支配前臂外侧皮肤
②正中神经:加尺损为猿手
③尺神经:爪形手
④桡神经:受损则垂腕
⑤腋神经:支配三角肌,小圆肌,肩关节及肩部皮肤,受损肩失圆隆为方形肩
⑥胸前支神经:位于12肋下方,支配肋间肌,和胸腹壁皮肤,壁腹膜和壁胸膜
腰从神经:胸12前支部分,腰1-3和腰4部分.位于腰大肌深面
1、髂腹下神经:髂嵴上方入腹内斜肌和腹横肌间的腹腔,于腹股沟管浅环上方穿腹外斜肌腱膜,主要支配附近皮肤.
2、髂腹股沟神经:于腹髂下方伴行.在腹股沟管内伴精索和子宫圆韧带.,支配附近皮肤
3、股外侧神经:支配大腿外侧皮肤.
4、股神经:腰从内最大的神经.主要支配大腿前肌群和前侧皮肤,并分出隐神经,支配小腿及足内侧面皮肤
5、闭孔神经:支配大腿内侧肌群和内侧皮肤
骶从神经:由部分腰4,腰5前支.及全骶尾
①臀上神经:支配臀中,小肌
②臀下神经:支配臀大肌.
③股后皮神经:支配大腿后面皮肤
④阴部神经:支配会阴和外生殖部的肌和皮肤
⑤坐骨神经:全身最粗大神经,支配大腿后侧肌群,在腂窝上角分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⑴胫神经:支配小腿肌后群和小腿后面和足底的皮肤,若损伤为钩状足
⑵腓总神经:于小腿前分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小腿外侧面下部和足部指部皮肤,腓骨长,短肌
腓深神经:小腿前群和足背肌,和1,2指背面皮肤.
第三节.脑和脑神经
1,脑:位于颅腔内,由胚胎时期神经管前部分化、发育而成。其形态结构及功能都比脊髓更复杂。成人脑重g左右。
可分为六部分: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后3者合称脑干。脑1,连于端脑,脑2连于间脑,其余均至脑干,。
①脑干:位于脊髓和间脑之间的较小部分,自下而上由⑴延髓⑵脑桥⑶中脑组成。脑干位于颅后窝前部,其中延髓和脑桥的腹侧邻接颅后窝前部斜坡。背面与小脑相邻。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围成腔隙为第四脑室。向下续于延髓和脊髓中央管。向上接中脑的中脑水管。
脑的内部结构:白质灰质变成团状或柱状→神经核
新纤维束和网状结构
脑神经核
躯体运动核:动眼滑车展与舌,三叉运面疑副核
躯体感觉核:躯体感觉三三叉,特殊躯感窝前加
内脏运动核:内脏运动上下泌,迷背动副四个齐
内脏感觉核:孤束核
非脑神经核
薄束和楔束核:传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黑质:为椎体外系的重要结构,含黑色素的团块可产多巴胺。
红核:接受小脑的纤维,传出的主要有红核脊髓束
纤维束:椎体束
内侧丘系
脊髓丘系
三叉丘系
②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
位置:位于颅后窝脑桥延髓后方。
外形:小脑吲和小脑半球。
构造:小脑皮质和髓质,及4对灰质块
功能: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张力和协调随意运动,若损伤则会共济失调。
间脑:主要分部:⑴背侧丘脑:复杂的分析器,一侧损伤可导致对侧半身感觉丧失,过敏和剧烈自发疼痛
⑵后丘脑:内外侧膝状体,为听觉和视觉传导路的中继站。内侧接受听觉纤维发辐射至颞叶听觉中枢,外侧接受视觉纤维发辐射至枕叶视觉中枢
⑶下丘脑:重要的皮质下内脏活动中枢。(内脏分泌)
③端脑:又称大脑,外部→分左右大脑半球。分5叶(额,顶,枕,颞,岛)3沟(中央,外侧,顶枕)
功能作用
内部→功能定位;
躯体运动→中央前回合中央旁小叶前部
躯体感觉→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
后部视觉→枕叶内侧距状沟上下皮质﹙接两侧﹚
听觉→颞横回﹙接两耳﹚
语言:分说话,听话,书写,阅读。
运动性语言→额下回后部(仅丧失说话能力)。为运动性失语
书写→额中回后部(仅丧失书写绘画能力)。为失写
视觉性语言→顶叶角回(仅失去读懂事物的能力)。为失读
听觉语言→颞上回后部(仅失去理解别人语言的能力)为失语
嗅觉→海马旁回,钩的附近
内脏运动→边缘叶
端脑的内部结构:
基底核:尾状核,豆状核,杏仁体
侧脑室
大脑皮质
大脑半球髓质:
连合纤维:胼胝体
联络纤维:多存在于同侧半球,包括构束、上纵束、下纵束、扣带
投射纤维:经内囊上下行纤维的大部
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和豆状核的上下行纤维密集而成的白质区,在水平面上呈“〉〈”前肢为额桥束,内囊膝为皮质核束,后肢皮质红核束,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听辐射,视辐射。内囊广泛受伤后会引起三偏
脑神经
嗅:为内脏感觉纤维,位于上鼻甲及其对应的鼻中隔粘膜区,经筛孔入颅前窝.
视:躯体感觉纤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聚集,穿视网膜外层,脉络膜,虹膜集合而成。入颅中窝,
动眼:躯体运动(除上斜肌,外直肌)和内脏运动(瞳孔阔约肌,睫状肌)两种纤维。自脚间窝出脑,向前经眶上裂入眶。
滑车:最细的脑神经,为躯体运动纤维,自下丘下方出脑,绕大脑外侧前行,经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
三叉:最粗大混合脑神经,为躯体感觉和躯体运动两种纤维,有三大分支(眼,上颌,下颌,并有小分支)分布于面部皮肤,眼,口鼻,鼻旁窦,牙,脑膜。
展:为躯体运动纤维,与延髓脑桥沟中线两侧入脑,前行经眶上裂入眶,支配外直肌。
面:为躯体运动,感觉内脏感觉纤维。于延髓脑桥沟外侧出脑,与前庭窝神经伴行,入内耳门,由茎乳孔出颅。
前庭窝:分布于椭圆囊斑,球囊斑,和壶腹嵴,经内耳门入颅,止于前庭神经核,小脑。传导平衡觉。起于螺旋器,止于窝神经核。传导听觉
舌咽:为躯体,内脏运动。和内脏感觉纤维。经橄榄后侧出脑,经颈静脉孔入颅。
迷走:三部分。颈胸腹。
副:为躯体运动神经,延髓侧面出脑,颈静脉孔出颅。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舌下:为躯体运动纤维,由锥体外束出脑,舌下神经管出颅。支配舌肌。
第四节,传导通路
1,本体感觉:意识性:`脊神经节→薄束核,楔束核→背侧丘脑,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上三分之二的中央旁小叶后部。
非意识性:四肢和躯干传至小脑,以协调运动,调节肌张力。
2,浅感觉:躯干:脊神经节内→后角细胞→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上三分之二的中央旁小叶后部。
头面部: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背侧丘脑,中央后回下部。
视觉传导通路:
运动传导通路:
第五节,自主神经系统
内脏运动神经:交感和副交感
第六节,脑和脊髓被膜
1,硬膜:硬脊膜:包脊髓的致密结缔组织。一层
硬膜外隙:硬脊膜和椎管内面骨膜间有一窄隙内有静脉丛,淋巴管和结缔组织和脂肪。呈负压不与颅内相同,常作为硬膜外麻醉注入
硬脑膜:包脑膜结缔组织,两层。内有血管,神经。
硬脑膜窦:上矢状,横,乙状,海绵。
2.蛛网膜:硬膜深面的透明薄膜
3.软膜:紧贴脑和脊髓表面的膜。
第七节.脑室和脑脊液
脑室: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
脑脊液:左右侧脑室→左右室间孔→第三脑室→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第四脑室正中孔,两个外侧孔→
蛛网膜下隙
第八节,脑和脊髓血管
脑动脉
颈内动脉(眼,大脑前,大脑中,后交通支)
椎动脉(大脑后动脉)
大脑动脉环: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起始段借前后交通支共同组成。有补偿血液作用。
脑静脉;略
脊髓血管
动脉:前动脉和后动脉
静脉:略
医柚课堂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