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厂村养驴的故事
○
○
咸阳市委宣传部驻长武县亭口镇二厂村
第一书记孔庆海的扶贫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其实奋斗也是幸福的。我愿把奋斗中的幸福与大家共同分享。让基层扶贫干部增强使命感,用一份责任、担当和奉献,真心、真情、真意地为老百姓多办实事、好事。”
年6月,孔庆海来到二厂村,展现在他眼前的景象让人揪心落泪。二厂村地形以山沟为主,主要以粮食、果园种植、劳务输出为主,经济结构单一,缺水干旱,靠天吃饭。由于过去吃窑水,全村71户贫困户就有39户残疾人(大骨节病)。
右二为孔庆海
二厂村要发展,那么必须得有产业。当时孔庆海想先养羊,通过找咸阳企业家,给二厂村残疾贫困户买了40只羊,并举行了发羊大会。当时他很激动,心想羊一年下两个小羊羔可卖到元,这样下去没几年老百姓致富就有望了。谁知没几天,村民找他来了,说贫困户买的羊把麦子吃了,过几天护村员又来找他了,说贫困户买的羊把树啃了。本想让贫困户发些羊财,没办法只能又动员贫困户把羊卖了。后来又听说养长毛兔的效益不错,孔庆海又多方协调了15万元,准备养兔,谁知不到一个月市场行情大跌,养兔又不行了。当时孔庆海那种心情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
开启新探索
一个偶然的机会,孔庆海跟咸阳乞丐酱驴的老板聊天得知,肉驴养殖效益稳定。经过考察和科学论证,他将企业引进二厂村,多方协调资金建驴厂,同时决定用国家给贫困户的产业扶贫资金购买驴苗。
在征求贫困户意见时,孔庆海走户串巷多次动员二厂村贫困户养驴,刚开始多数贫困户骂骂咧咧,死活不同意养驴,为此孔庆海绞尽了脑汁。他首先让来二厂村招商的咸阳鑫响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鑫给群众做工作,讲养驴产业前景,介绍东北及山东村民养驴致富的经验,并承诺企业对二厂村的肉驴全部收购;二是让贫困户选出代表,他亲自带领贫困户代表远赴山东、东北参观学习。贫困户代表走出去一看,养一头驴顶三亩地,触动很大,回来一宣传,再经过孔庆海反复做工作,大家终于同意养驴了。
贫困户同意养驴了,买驴苗、建驴厂的资金缺口很大,怎么办呢?孔庆海把发展养驴的计划给县、镇两级领导汇报,争取到县上和镇上的支持。经多方努力,总投资50多万元,一个占地面积8亩、厂房平方米、驴棚平方米、道路硬化米、肉驴活动场地平方米、围栏米、水电设施齐全、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的养驴厂建设完成。
厂房
设施解决后,买驴资金缺口较大,国家给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每户0元,而一头三百斤重的驴苗要多元,剩下的0多元从哪里出?孔庆海跟市委宣传部领导汇报后,经过多方协调,争取来残联、农业等方面资金65万元用于买驴苗。资金解决后,孔庆海带领村干部、贫困户代表下山东、走东北,冒着零下20多度的寒冷天气,吃方便面,住20元一间的东北“大车店”,来到华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巴镇,为贫困户买回了头驴。
驴养起来了,厂子建起来了,但要想使养驴做大做强,养驴必须做成产业链。孔庆海首先动员企业将东北的加工厂搬迁到二厂村,经多方协调,一个以养殖、育种、屠宰加工、餐馆、连锁店的养驴产业链已全部入驻二厂村,总投资4多万元的加工厂投产落户二厂村,全村80多名群众获得就业岗位,每人每年收入近三万元,彻底解决了二厂村贫困群众和残疾户脱贫致富问题。以养驴产业为依托,他先后引进了咸阳恒绿果蔬公司、陕雪面粉厂,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采取企业+贫困户+合作社模式,开辟了“农民变股民,资金变股金”的扶贫路子,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奠定了坚实基础。
故事讲到这并没有结束,在孔庆海的努力下,二厂村的脱贫故事还在继续。
左一为孔庆海
年2月,孔庆海在拜访一位企业家得知,陕西康大饲料公司今年想投资一个百万只蛋鸡养殖项目。为此,他先后9次拜访投资方,并诚恳邀请投资方去二厂村考察。投资方来到二厂村后,孔庆海先后选出三块地块供投资方选择,并带着企业家去该村贫困户家实地走访。最终他的真情打动了投资方,当即决定投资二厂村。4月17日,二厂村百万只蛋鸡养殖项目在咸阳帝都酒店正式签约,该项目总投资2亿元人民币,二厂村人可长期在企业上班,每月工资元。现在该工程已破土动工,年底之前全部建成。
回忆起驻村扶贫的点点滴滴,孔庆海感慨万千:“我到二厂村已整整四年了。每当我走到村上,都有村民问候一声‘孔书记吃了没’。从村民的眼神里我可以看出,二厂村真正接受了我。宣传部领导多次找我谈话,说你这几年辛苦了,换个人吧!我总是以各种理由要求再干一年,其实我是想多给二厂村老百姓做些实事,因为我已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健康扶贫”治病根斩穷根
○
○
医院驻大庄镇南立节村
第一书记孙涛的扶贫故事
幸福是什么?对我而言,幸福就是让南立节村的乡亲们看得起病,过上好日子,口袋鼓起来,脸上笑起来,大伙儿都能骄傲地说:“我们脱贫了!”
“第一书记”
右一为孙涛
年4月,当孙涛正在办公室处理医疗问题时,院领导找他谈话:“孙主任,经院里集体研究,决定派你到大庄镇南立节村担任‘第一书记’,医院到村上开展帮扶工作。”
“健康扶贫”为主线
“三变”改革为切入点
右一为孙涛
南立节村地处武功县城西南部,村历史悠久,起源于河南省固始县张姓人氏。走进南立节村,孙涛的第一直观感受就是村容村貌整洁,新农村建设得比较好。
经过走访调查,孙涛了解到南立节村贫困户致贫原因普遍为因病致贫,贫困户基本没有什么劳动力。孙涛立即将南立节村的实际情况给主持工作的吴保平副院长作了专题汇报。吴院长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组织召开班子会议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经过充分讨论,最终确定了以“健康扶贫”为主线、以“三变”改革为切入点,医院资源,大力实施“健康扶贫”。
孙书记的争取
右一为孙涛
村里有这样一位贫困户,名叫张玉峰,是一位本性朴实、善良的老农,已经67岁了。63岁的妻子和他一样常年患病,平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家照顾孙子上下学。年7月,孙涛利用晚饭时间,走访了老张家。等到了门口,发现大门紧锁,一问邻居说去外地看病了。过了两天再去时,孙涛见到了老张,通过交谈得知其妻患泌尿系结石多年,引发肾积水等并发症,医院住院治疗。听完后孙涛自责不已,他觉得是因为自己宣教健康扶贫和分级诊疗政策不扎实,才让群众走了弯路。医院、跑合疗办,讲实际情况,在孙涛的努力下,最终老张通过健康扶贫“四重保障”和后期兜底保障,住院就医共花费.6元,最终报销了.04,报销比例达到了90%。为此老张逢人就激动地说:“没有孙书记的争取,我根本就享受不了这么好的政策。以后大家看病就医一定要问问孙书记,让他给大家参谋一下。”
“健康扶贫”显成效
7
中间后一为孙涛
在实施“健康扶贫”过程中,医院优势,为大庄镇困难群众全部免费建立健康档案,受惠群众达余人;医院体检科,安排大型一站式体检车赴南立节村、段王村免费为贫困群众体检,直接受益群众达余人,为困难群众节省资金10万余元;实行一站式报销,年南立节村贫困户看病总花费.94元,报销了.36元,报效比例均达到了90%以上;产业资金入股大庄镇龙头企业东方纸业和金秋农业合作社,使得贫困户分红受益。
“舍小家顾大家”
作为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女儿的父亲,孙涛也想和家人经常团聚,但是驻村工作让他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
年下半年,县里多次迎接省市脱贫攻坚交叉检查考核组检查,脱贫攻坚任务重、压力大,孙涛连轴转工作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休假了。某天晚上11点左后,突然听见有人敲门,孙涛心里咯噔了一下,原以为这么晚了又发生什么事了。打开门后发现妻子提着一小块生日蛋糕站在了村委会办公室的门口。看到妻子,他忍不住哭了,说:“这么大的雪,你过来一趟多危险,妈和爸睡了没......”
回想一年多来的驻村工作,孙涛感慨万千:“难以忘记,烈日下走街串巷、汗流浃背的艰辛和大冬天路上积雪结冰入户走访的点点滴滴,驻村工作虽然不易,但看到南立节村越来越好,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记录陕西感谢有你
制作:郭晓斌林晓雪龚杨蒲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