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黄培之来院:附院检验科
精液(semen)是男性生殖系统的分泌物,由精子(sperm)和精浆(seminalplasma)组成。前者由睾丸产生;后者由前列腺、精囊腺和尿道球腺分泌产生,是精子生存的介质和能量来源,对精子的存活和生理运动功能有重要作用。
标本采集采集前应禁欲(无性交、无手淫、无遗精)4~5天。若怀疑精子生成能力低下时,需禁欲7天;精液标本采集的方法与评价见下表注意事项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并注明采集时间。30~60min内检测结果最理想。气温低于20℃或高于40℃时,将影响精子的活动,故冬季采集标本应注意保温。精子生成的日间变化较大,不能单凭1次检测结果作出诊断。出现1次异常检测结果,应间隔7~14天后再采集标本检测,连续检测2~3次才能获得较正确的结果。临床意义1精液量1.5~6ml/次1精液减少:已数日未射精而精液量少于1.5ml者,称为精液减少。精液减少不利于精子通过阴道进入子宫和输卵管,即使精子计数和精子活动力均正常,也难致孕,但不能肯定为男性不育症的原因2无精液症:精液量减少至1~2滴,甚至排不出,称为无精液症。常见于生殖系统结核、淋病和非特异性炎症等3精液过多:1次精液量超过8ml,称为精液过多。精液过多可导致精子数量相对减少,也影响生育。常由于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功能亢进,雄激素水平增高所致,也可见于长时间禁欲者1次射精量与射精频度有关。一定量的精液是精子活动的间质,并可中和阴道的酸性分泌物,保持精子的活动力,以利精子顺利通过宫颈口而致孕。2颜色、透明度和气味灰白色或乳白色,久未射精者可呈淡黄色,液化后为半透明样。1血性精液:凡是精液呈鲜红色、淡红色、暗红色或酱油色,并含有大量红细胞者,称为血性精液。常见于前列腺和精囊的非特异性炎症、生殖系统结核、肿瘤、结石,也可见于生殖系统损伤等。2脓性精液:呈黄色或棕色。常见于精囊炎、前列腺炎等正常精液具有栗花或石楠花的特殊气味(由精氨酸氧化而来)3黏稠度和液化时间——刚出的精液具有高度的黏稠性,呈胶胨样。由于纤溶酶的作用,精液离体后自行液化。精液由胶胨状态转变为流动状态所需要的时间称为精液液化时间
刚射出的精液呈胶冻状;液化时间30min。1精液黏稠度减低:刚射出的精液黏稠度低,似米汤,可能为先天性精囊缺如、精囊液流出受阻所致,也可见于生殖系统炎症所致的精子数量减少或无精子症。2液化时间延长或不液化:常见于前列腺炎。精液液化时间延长或不液化,可抑制精子的活动力而影响生育。4酸碱度(PH)
正常精液呈弱碱性pH7.2~8.01精液pH大于8.0:常见于前列腺、精囊腺、尿道球腺和附睾的炎症。2精液pH小于7.0:常见于输精管阻塞、先天性精囊缺如、慢性附睾炎等。正常精液呈弱碱性,可中和阴道的酸性分泌物,以维持精子的活动力。5精子活动率和活力①射精30~60min内精子活动率为80%~90%,至少60%。②伊红染色精子活动率75%。③总活力(a+b)级50%,a级≥25%。精子活动率和精子活动力与受精有密切关系。活动力低下的精子难以抵达输卵管与卵子结合而完成受精过程,且精子活动率减低常伴有活动力低下。精子活动率小于40%,且以c级活动力为主,则为男性不育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于:①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由于静脉曲张,血流不畅,导致阴囊温度升高及睾丸组织缺O2和CO2蓄积,使精子活动力降低。②生殖系统感染。③应用某些抗代谢药物、抗疟药、雌激素、氧化氮芥等。5精子计数(60~)×10E+09/L或一次射精(4~6)×10E+08致孕的最低限为精子计数20×10E+09/L或一次射精精子总数1×10E+08。连续3次精子计数的结果均低于20×/L称为少精子症,常见于:①精索静脉曲张。②先天性或后天性睾丸疾病,如睾丸畸形、萎缩、结核、炎症、肿瘤等。③理化因素损伤,如抗癌药、重金属、乙醇、放射线等损伤。④输精管、精囊缺陷。⑤长期食用棉酚等。⑥内分泌疾病,如垂体、甲状腺、性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肾上腺病变等。6精子形态异常精子20%精液中异常形态精子大于20%为异常,如果正常形态精子低于30%,称为畸形精子症。异常形态精子增多常见于:①精索静脉曲张。②睾丸、附睾功能异常。③生殖系统感染。④应用某些化学药物,如卤素、乙二醇、重金属、雌激素等。⑤放射线损伤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