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它的发病机制复杂,但其形成,与胆汁郁滞排泄不畅密切相关。
中医学认为,胆为中清之腑,输胆汁以腐拂化水谷而行糟粕,以通降下利为顺。而胆汁之分泌排泄,每与偏嗜肥甘、情志拂郁等因素有关。
盖偏嗜肥甘则伤脾,脾伤则健运失司;情志拂郁则伤肝,肝伤则疏泄不利,均能影响及胆汁的分泌排泄而致郁滞。故而偏嗜肥甘与情志拂郁也就同胆石症之发生形成了互为因果的关系。
中医对胆石症的治疗,大多分气郁、湿热、脓毒三型,在具体治则上则存在不同的看法。有的从胆石静止期着手,强调提高气郁型疗效,并将其分为肝气郁结、肝胃不和、肝阴不足三型。有的主张从病邪热化的程度,将其分为蕴热、温热、热毒(脓毒)三个不同阶段,强调通里攻下与清热解毒。
有的则从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病例多有脾胃阴虚的证候出发,强调胆脾分消,主张胆脾同治,在茵陈、郁金等药中加消导药。慢性胆石病的辩证则重视肝肾两脏关系,分别应用疏肝利胆、健脾和胃及养肝柔肝和疏利肝胆相结合的方法。
各种治疗方剂很多,但治法不外疏肝利胆、清热利湿解毒、通里攻下等几种,也多以大柴胡汤、茵陈蒿汤为基础加减化裁。
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对胆石症之治疗与常法有别,其经验为:疏清滑利通其用胆附生于肝,胆汁乃肝之余气化。
《东医宝鉴》云:“肝之余气泄胆,聚而成精。”故胆的病变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基于此,先生认为清泄湿热当与升降滑利相结合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为肝的疏泄正常,气机的升降也正常,则胆汁排泄畅达。
反之,肝失疏泄,郁而化热,引起肝热灼液,导致胆汁排泄不利,就会造成郁结聚而成石。因为不管是气郁型、湿热型或脓毒型,均与肝脏气机升降失调有关。结石是标,气滞是本,所以治疗胆石症必须重视气机升降,疏肝理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理气开郁能降低胆管口括约肌的紧张度,减少胃酸分泌和游离酸钙,使胰腺分泌减少,解除胰管梗阻力,减少压力,增加胆汁的分泌,
中医理论相合。
胆石症以湿热型为最多见,湿与热两者,目前均以清热为主。而先生认为还当注意配以甘凉滑利之品。因为甘凉滑利之药多能去湿,湿去则热无所依,再加滑利对消痈化石、利窍排毒均有好处,故治疗胆结石当以疏、清、滑、利为主。根据疏以解郁,清以泄热,利以去着的原则,先生自拟柴牡五金汤,
其组成如下:
柴牡五金汤组成:柴胡9g,生牡蛎30g(先煎),海金砂15g,广郁金9g,鸡内金4.5g,金铃子9g,金钱草15~30g,青、陈皮各5g,枳实6g,甘草4.5g,川厚朴6g,瓜蒌12g,冬瓜子18g,冬葵子12g。功能:清热利湿,疏清滑利。主治:胆结石。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加减:(1)伴有炎症发热者:加土茯苓、忍冬藤、连翘、白薇。(2)出现黄疸者:加茵陈、山栀。(3)胁痛者:酌加香附、乌药、延胡索。(4)呕恶胸痞者:酌加姜半夏、姜竹茹、枳壳。(5)纳呆者:加苍术、焦山楂、焦神曲。(6)大便不畅者:酌加郁李仁、桃仁、大黄。
方解柴胡与牡蛎同用,《本草经解》认为“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肝能散精而饮食积聚自下。”牡蛎味咸性降,《汤液本草》认为“咸为软坚之剂,以柴胡引之,故能去胁下之硬”。
故两者合用,一升一降,不但能宣畅气机,还有软坚散结之功效。郁金、金铃子、青陈皮,疏肝以解郁,理气兼消积。现代药理分析得知,郁金所含挥发油,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并使胆囊收缩,有利胆作用,挥发油还可溶解泥沙状结石,故用于胆结石尤宜。
海金砂、金钱草、鸡内金,清泄湿热,利水通淋,化坚消石。鸡内金兼可健脾,须生用碾末吞服。冬葵子、冬瓜子、瓜蒌,滑以去着,通窍利湿,还有消痈排毒作用。
制川厚朴、甘草、枳实,不加大黄而配以滑利之品,既有小承气汤行气除滞、清热通便作用,又可避免用药过峻而伤胃气。本方虽以疏清滑利为主,但药不过峻,所以只要患者不是十分虚弱,一般都可使用。
消坚排石专方专治
众所周知,治结石必用“三金”,即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如具体为胆结石则加郁金、香附等开郁行气之品;肾结石则加木通、滑石清热利水通淋之品,但临床疗效往往不尽人意。
结石停留必使气血阻遏,而结石的排出又必须依赖气血宣通来加以推动,故在应用清利湿热基础上,必须伍以行气活血软坚化积之品,一方面宣通气血,另一方面又可促使结石溶化,同时结石阻滞于肾,使气血运行不畅,往往伤及肾中阳气,故在临证治疗时,应注意观察,酌情加入补肾助阳之品。
经过大量实践,总结出验方消坚排石汤治疗本病,屡用屡验。
处方组成:金钱草50~75g,三棱15g,莪术15g,鸡内金15g,丹参20g,赤芍15g,红花15g,丹皮15g,瞿麦20g,萹蓄20g,滑石20g,车前子15g,桃仁15g。
其中,金钱草清热解毒、利尿排石,同时兼能活血化淤,为治疗尿路结石首选;三棱、莪术、鸡内金破积软坚行气;赤芍、丹皮、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淤、散痛消肿;再配以萹蓄、瞿麦、滑石、车前子利湿清热;诸药相伍,共奏溶石排石之效。
若结石体积过大,难以排出,可以加入甲珠、皂刺以助其散结消坚之功;若病程日久正气亏虚,应扶正与驱邪兼顾,肾气虚者可以加入熟地、枸杞子、山药、菟丝子等;肾阳不足者,加以肉桂、附子、茴香等;兼有气虚者,可以适当配合党参、黄芪。大量临床证明,效果满意。
治疗积水温阳化气
肾结石日久大多伴有肾积水,《素问·至真要大论》谓“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发现中医辨证肾积水多为寒证。
肾阳功能有三,
一为助胃腐熟水谷
二为助脾化气行水
三为助膀胱蒸腾化气
结石阻滞于肾,日久使气血运行不畅,则必伤及肾中阳气,肾阳虚衰,气化功能不足,水湿停聚,则积水成矣,结石多由膀胱湿热久蕴,煎熬尿液,尿液浓缩,聚而成为砂石。肾阳虚衰,无力驱邪外出,则濒热毒邪蕴蓄不除,故肾积水病人往往表现为泌尿系统感染反复不愈。
故治疗肾积水须以温阳化气为首要治则,常用药物如附子、桂枝、乌药等;其次要注意清热解毒利湿,去其湿热毒邪,常用药物如败酱草、双花、连翘、桃仁等。另外还要注意酌加行气药,“肝经过腹环阴器”,尿道、外阴为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处,临证可酌加木香、青皮、橘核、川楝子入肝经之药在引药至病所的同时行气郁结、消滞止痛。
治疗本病伴有肾积水时喜用威灵仙,此处取其走窜之性,通经络、散癖积之功。《本草经疏》谓“主诸风,为风药之消导善走者也,膀胱宿脓恶水,靡不由湿所成,祛风除湿,病随去矣。”《本草正义》谓其“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证明,威灵仙对肾结石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肾结石伴有肾积水用之尤为适宜,对于年高体虚,在桂枝、附子乌药等大量补肾温阳药作用下,收效亦为满意。
典型病例
例1女,32岁,初诊。1年前体检,B超发现右肾有一小结石,直径2.7mm,因无明显症状,未予治疗。1个月前腰痛如针刺。B超示,右肾有结石5~6个,直径2.4~5.1mm,右肾孟积水。西医治疗无明显疗效,服排石素、溶石素,效果不显。现病人尿意仍频,尿急。自觉双下肢酸软无力,尿色黄赤,舌苔白稍腻,舌质紫,脉沉滑。尿常示:红细胞35~40,白细胞25~30/高倍视野。辨证为肾阳不足,血络淤阻。
处方:莪术15g,赤芍20g,金钱草30g,海金沙15g,石韦15g,皂刺10g,甲珠5g,王不留行30g,玄明粉7g(单包冲服),大黄7g,乌药15g,益智20g,桂枝15g,橘核20g,熟地20g,附子10g,威灵仙15g,甘草10g。
水煎1剂/d,早晚温服。服药7剂,
病人自觉腰痛明显减轻,尿路症状明显好转。尿常规:红细胞5~8,白细胞4~5;体力明显增强,病人先后复诊6次,以上方加减化裁,共服药五十余剂,先后排出结石4块。B超示结石消失,但仍有积水。
病人自觉腰酸,舌质淡苔白,脉沉滑,继以温阳通络,清热利湿法化积利水。处方:附子10g,桂枝15g,丹参20g,三棱15g,莪术15g,鸡内金15g,赤芍15g,丹皮15g,石韦15g,茅根30g,桃仁25g,败酱草30g,金银花30g,连翘20g,甘草15g。水煎1剂/d。服上方三十余剂,病人自觉诸症悉除,B超复查肾积水巳消失。随访6个月再无复发。
例2:男,73岁,于初诊,糖尿病史十余年,冠心病史13年。病人于3d前,突然出现肾绞痛,西医诊断为左肾及输尿管中上段结石,伴有左肾积水。因年高体虚不适于手术,求治于中医。现病人腰部酸痛,倦怠乏力,排尿时有中断现象,尿常规白细胞10~12个,红细胞5~10/高倍视野,舌质淡苔白厚腻,脉沉而无力;B超示左侧肾盏有结石块,直径为3.5mm,右侧输尿管中上段有结石两块:直径分别为1.3mm及1.8mm。辨证为肾阳不足正气虚衰,湿热蕴蓄,血络淤阻。治宜温肾阳助气化,清热解热利湿通络排石。
处方:乌药20g,白芷15g,三棱15g,莪术15g,金钱草30g,海金沙20g,鸡内金15g,车前子30g,瞿麦20g,萹蓄20g,桃仁15g,威灵仙15g,桂枝15g,附子10g,甘草15g。水煎1剂/d,早晚温服。病人共服药八十余剂,结石全部排出,B超示积
[通治方]
张锡纯:砂淋丸,治砂淋。
黄色生鸡内金(去净砂石)30克生黄芪24克知母24克生杭芍18克硼砂18克朴硝15克硝石15克
共轧细,炼蜜为丸,桐子大。食前开水送服9克,日2次。
[辨证方]
1、寒证
加味葵子茯苓散,专治石淋之圣药。
葵子90克茯苓滑石各30克芒硝15克甘草(生)肉桂各7.5克
上为散。饮服9克,日3服,小便利则愈。
腰部疼痛,掣引腹部疼痛,甚则恶心呕吐,尿少不畅,尿痛或尿血。治以排石汤。
川萆薢10克乌药10克炒川楝10克石韦15克鱼枕骨15克金钱草30克车前草12克冬葵子30克瞿麦12克芒硝10克
排石汤治疗泌尿系结石确有一定疗效,由于结石的大小和所在部位的不同,排出须有一定条件。一般输尿管下段的结石,大小在0.5厘米以下者较易排出,输尿管中上段或肾盂的结石,服药排石须有一段时间。患者服药排出结石后,若无明显见证,可用排石汤一剂,研末配成蜜丸药,每丸6克重。每服l丸,日服2次,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2、热证
患者尿路通畅,结石直径小于l厘米,结石位置在肾盂、输尿管,服排石汤,绝大多数结石可整块排出。
川萆薢30克鱼枕骨15克石韦30克海金沙15克金钱草30克滑石12克芒硝12克扁蓄30克炒知母10克炒黄柏10克
水煎两次,早晚分服,每周5剂,服4~6周后停l~2周。肾绞痛选加延胡索、炒川楝、木香、乳没。
3、虚证
人有小便之中溺砂石者,其色不同,而坚实如石,投之热汤之中顷刻不能即化,其欲溺之时,必疼痛欲死,用尽气力始得溺出而后快,方用化石汤。
熟地60克茯苓50克苡仁15克山茱萸30克泽泻15克麦冬15克玄参30克水煎服。
4、实证
海金沙散,治五淋如神。
当归(酒洗)大黄(酒浸)川牛膝(酒洗)木香雄黄海金沙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4.5克,临卧好酒调服。
神效琥珀散,治石淋水道涩痛,频下沙石。
琥珀桂心滑石川大黄(微炒)葵子腻粉木通木香磁石(烧红,酒淬7次,细研,水飞过)各15克
上为细末。每服6克,食前灯心葱白汤调服。
应用降石汤方,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数十例,获得满意疗效。
降香3克石韦10克滑石10克鱼脑石10克金钱草30克海金沙10克(包)鸡内金10克冬葵子10克川牛膝10克甘草梢3克
水煎服,每日l剂。
曾以金威汤加减治疗泌尿系结石42例,服药后排出结石者37例。
金钱草60克威灵仙30克炮山甲24克滑石24克川牛膝24克鸡内金9克制乳香9克甘草梢4.5克水煎服。
太极正骨陈启锋
健康生活支持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