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灯照破千年障一智点开百年愚".
希望该版本成为今后新生学习《道德经》的首选版本。因此,希望认可该思路的读者,将本文转发出去,让文章发挥它的效用。
四十不惑
斗转星移,人类进入新世纪也已经十八年了。
中国往哪里走?中国文化如何扬弃?中华文明对世界未来有什么意义?
这些问题都仿佛到了临界点,按照我的“宏观人”理论,在中国人口中位数年纪在四十岁(不惑之年)的时候,应该会有一个全新的、对人类有贡献的理论在中华文明中脱胎出来。
这篇(系列)文章也想为那个理论做些贡献。
千年文明
中华文化横亘数千年,文明成果如星辰大海。
但是领先了世界一千年的、以“求善”为目标的“修身、道德型”文化,在最近五百年,惨败于西方的、以“求真”为目标的“求知、科学型”文化。
反思的文章汗牛充栋,而作为物理迷的我,最信服爱因斯坦的说法:
“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以找出因果关系”。
“系统”和“体系”是关键词,逻辑在中国古代始终未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并独立于文学。不但影响了中国的数学发展,而且导致了中国领先世界的千年技术繁荣和近五百年的逐级落后。
百年探索
“中体西用”、“整顿中法、仿行西法”、“脱亚入欧”、“据西释中”“中西结合”等等理论都试过,都有过成效。
但深入思考后,发现这些全是以目标为导向。
自孔圣教学、独尊儒术之后,中国所有的学习都像是“郭靖强记《九阴真经》”,不解其意,在今后的生活、战斗和比武招亲中逐渐领悟,得到的也只是实战技巧和武功排名。
有一派观点说,中华文明最深重的断裂带是解放后。我接受这个观点的部分论证:解放后的国有教育体系,虽实现了国民普遍教育,但全建立在西方的科学体系思维,尤其是数理思维,这是对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理论基础的“釜底抽薪”。一般情况下。受12年这般教育的青年,基本上已经无法理解中华传统文化。
一灯一智
我和同学王卫强,在十年前就认为《道德经》应该和《论语》一样,是语录集成本;因为传人文学修养极高,版本魅力非凡。
但是,今天几乎百分之百读者都受国有教育多年,思维惯性使得读者们难以自学、理解逻辑线条不流畅和论证层次不清晰的版本。
本着让更多国人了解老子深邃的思想,引发更多人对国学感兴趣,让更多学者参与到中国古文化的整理和扬弃工作中,进而让中国传统文明这座宝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尤其是传统中医,在现代医学和当代科学还不能完全解释它的时候,我们可以享受传统中医的补充医疗,甚至为现代医学研究提供方向指导---我预计窗口期还有二十年,详见本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