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臂丛神经损伤描述
臂丛神经损伤症状
臂丛神经损伤分类
臂丛神经损伤病因
臂丛神经损伤用药
臂丛神经损伤病理

全国名老专家经验录五

中医专家林教授治糖尿病经验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一是通过综合调节作用,补五脏,益精气,祛瘀血,标本同治,使体内的阴阳失调、气血紊乱、脏腑功能虚弱恢复正常,二是中药确有一定的降糖作用。根据阴阳偏盛偏衰分型,我国著名糖尿病中医专家林教授将糖尿病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型。

阴虚热盛型主证:烦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大便干结,尿色混黄,舌红少津,苔黄而燥,脉滑数。治则:滋阴清热。方药:生石膏、花粉、生地、玄参各30克,知母12克,葛根15克,黄连、麦冬、枳实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阴虚热盛是糖尿病早期的常见证型。见于糖尿病的早期阶段,患者大多未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绝大部分患者均有多饮、多尿、多食等典型的“三多”症群。辨证要点是烦渴多饮,小便频数,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少津。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故治当滋阴清热为主。阴虚热盛型治疗用药大多寒凉,不宜长期服用,以免寒凉损伤脾胃。对于脾胃素虚或老年糖尿病患者需用滋阴清热药时,剂量亦不宜过大,否则过服寒凉重剂可引起胃脘不适,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气阴两虚型主证:典型的多饮、多尿、多食等不明显,口咽干燥,神疲乏力,气短,腰膝酸软,大便干结,或兼心悸自汗,或眩晕耳鸣,或肢体麻痛,或视物模糊,舌体胖或有齿印,舌苔白,脉沉细。治则:益气养阴。方药:生黄芪、黄精、太子参、生地、玄参、葛根、花粉、山药各15克,麦冬、五味子、山萸肉各10克。

气阴两虚是糖尿病中最为常见的证候,大多由阴虚热盛型转变而来,少部分可见于初诊的老年糖尿病人,临床以口干,乏力,气短,舌胖苔白,脉沉细为辨证要点。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也可选用玉液汤、降糖甲片等治疗。

全国名老中医江履秋治风湿顽痹经验

汪履秋,全国名老中医,从事医、教、研50多年,擅长内科杂病的治疗。汪老认为,风混顽痹相当于西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历节病”、“痛风”范畴。本病的病因主要是外感风寒湿邪,病久邪气痹阻络脉,气血津液运行受阻,或因久痹正虚,推动无力,气血津液运行迟涩,形成痰浊与瘀血。治疗应祛风、宣湿、化痰、消瘀。汪老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加减痛风方治疗本病,收效颇佳。

加减痛风方组成:全蝎、麻黄、桂枝各3克,制苍术、制附子、防风、防已、威灵仙各10克,鸡血藤、露蜂房、雷公藤各15克。治则:祛风除湿,化痰消瘀。主治:风湿顽痹。症见手指、足趾关节肿胀痛,甚则强硬变形,屈伸不利,或伴四肢关节肿痛,舌淡苔薄微腻,脉象细弦带涩。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本方麻黄发散风寒,苍术苦温燥湿,附子温经散寒,防风祛风胜湿;桂枝祛在上之风,防已除在下之湿;威灵仙通行十二经脉,祛风通络;鸡血藤活血养血,兼制他药温燥太过;全蝎、露蜂房搜风剔络,雷公藤祛风解毒。纵观全方,君臣佐使,配合得当。加减:风盛游走加白芷、羌活各9克;湿盛漫肿加苡仁、大腹皮各10克;肢体肿胀者加入枳壳、川朴各10克以理气宣痹;久痹正虚者加当归、黄芪各10克或加地黄10克,以补气血、养肾补肾。此外,还应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配合引经药,如上肢重用桂枝,加姜黄;下肢加木瓜、川牛膝;周身关节痛加千年健、伸筋草、络石藤等。

病案举例:陈某,女,51岁。肢体关节酸痛1年,加剧1周。入院时手指关节肿胀疼痛,晨起僵硬,两膝、踝关节明显肿胀,关节局部怕冷,苔薄白,脉弦紧。查血沉73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阳性。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属寒湿久伏,痰瘀痹阻,络脉失和。治拟散寒除湿,化痰祛瘀,通络止痛。处方:全蝎、麻黄、桂枝各3克,制苍术、制附子、防风、防已、威灵仙各10克,鸡血藤、露蜂房、雷公藤各15克。服10剂后,疼痛缓解,肿胀减轻。续服50剂,关节肿痛基本消失,肢体活动如常,血沉降至15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转阴。

全国名老中医赵绍琴治失眠经验

赵绍琴,已故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药学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赵老对失眠顽症自创补心安神膏治之,既健脾安神,又养血宁心,多有效验。

补心安神膏由五味子、鸡内金、桑椹子、黄芪、当归、赤芍、白芍、沙参、生地各60克,女贞子、远志、阿胶、党参各30克,黄芩20克,川黄连10克,生牡蛎、珍珠母各80克,鲜葡萄2500克,鲜苹果400克(切片),蜂蜜150克,冰糖60克组成。

制作方法是:将上药除阿胶外共入锅中,煎煮4小时,去净药渣,置文火上浓缩,加鲜葡萄和鲜苹果,再煎,再去净渣,加蜂蜜150克,冰糖60克,徐徐收膏同时将阿胶化于膏内,以滴水成珠为度,贮于瓶中。服法为每日早晚各服1匙,开水化服。

赵老认为本方适用于劳倦思虑太过而致心脾两虚的失眠症;或伴见脾虚食滞者,可见心悸健忘,肢倦神疲,纳食欠佳,面色少华,大便秘结,舌淡,脉细弱等症。方中黄芪、党参健脾益气;女贞子、旱莲草、金樱子、桑椹子、五味子滋补肝肾,以达滋补心阴之效,此即“虚则补其母”。当归、赤白芍、川芎、阿胶养血;生牡蛎、珍珠母重镇安神;沙参、生地、鲜葡萄、鲜苹果、蜂蜜生津增液,濡润大肠,对老年血虚便秘之人,尤为适宜。“胃不和则卧不安”,方中又在大量滋补药中加入焦麦芽、鸡内金、远志、黄连、黄芩,一则可防补药滋腻碍胃;二则可消胃中积滞,疏理肠腑,全方有健脾安神,养血宁心之功。临床对用脑过度,失眠,食欲不佳,大便秘结的患者颇有效验。

孙某,女,76岁。缘于用脑过度,经常心慌怔忡,失眠,每日必服镇静剂方能入睡,大便经常干结,服麻仁丸始通,舌体瘦小,舌质红绛而干,脉弦细小滑。以本方治疗,服药后,诸症均除。

全国名老中医张达旭治血精症经验

张达旭,全国名老中医,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张老认为,血精多由精囊炎,精囊结石、结核等病引起,具体病因:1.房室不节、精亏于下,久之则肾阴亏虚、虚火内扰精室、致精室血络受损,血溢精窍出现血精。2.久服辛燥壮阳动火之品,纵欲无度,甚则忍精不泄,久之则相火亢盛,热扰精室,而致精血。3.封藏失司,房劳过度,脾失健运,气血乏源,气虚则统摄失司,血虚则精亏,肾主封藏,肾气不固,则精失秘藏,气不摄血。治法如下:

1.阴虚火旺:患者血精色鲜量少,伴会阴部酸胀不适,心烦,失眠,口干咽燥,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处方:生地、淮山各12克,泽泻、茯苓、丹皮、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山栀各10克,甘草6克。水煎分3次服。

2.气虚失调:患者血精,色淡红,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腰膝酸软,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则:益气摄血,健脾补肾。处方:熟地、当归、白术、菟丝子、阿胶、白芍各10克,黄芪20克,甘草6克。水煎分3次服。

3.湿热下注:血精量多,小便黄赤,尿频急,会阴部酸胀,口苦口腻,纳呆,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处方:滑石30克,木通、瞿麦、山栀、生地、黄柏、茯苓各10克,车前草、蒲公英、败酱草各12克,甘草6克。水煎分3次服。

全国名老中医张之文治头痛眩晕经验

张之文,全国名老中医,中医教授。张老认为,头痛、眩晕二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可用升阳止痛汤治疗头痛、眩晕属中气虚弱,清阳不升,清空失于濡养者,该证多见于低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等。此外,升阳止痛汤经过适当化裁,尚可用于妇女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升阳止痛汤的基本组成是:粉葛、川芎、党参各30克,升麻、白术各15克,白芷20克,红枣12克,细辛、炙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本方以党参、白术、红枣、炙甘草补益中气,粉葛、白芷、细辛、升麻举升阳气。重用川芎以活血化瘀,改善脑循环。

临证加减:低血压患者可予本方加入黄精30克。黄芪虽可益气升阳,但因其直接扩张外周血管而致降压,故低血压患者本方不宜加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头痛、头晕、耳鸣、耳聋,血脂增高,脑血流图提示血管弹性减退,供血不足,可用

本方宜加入山楂15克,泽泻、丹参各20克,以降减血脂,化瘀通络,疏通气血之路。颈椎病患者,常见头颈疼痛,伴有阵发性位置眩晕,即头部转动至某一方位时,即见眩晕、恶心、呕吐、视力不清、耳鸣、耳聋等,可用本方可加入黄精、枸杞、补骨脂、浙贝等补肾、软坚之品。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兼见浮肿、偏头痛、乳房胀等,可用本方加入益母草、车前子、云茯苓各30克,常能收到较好效果。

张某,男,61岁。长期头痛、眩晕,彻夜难眠,唇舌及上肢时时发麻,血压正常,血脂高,颈椎有骨质增生,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曾长期服用西比平、脑益嗪等,但症状改善不大,加用本方治疗,先后增入全虫、丹参、路路通、山楂、泽泻、丝瓜络等,症状明显缓解,能安稳入睡(脑循环改善)。

全国名老中医张达旭治不射精症经验

在房事时,男子阴茎能勃起进行性交,而不出现射精,没有性欲高潮,医学上称为不射精症。多数属功能性病变,其病因有如下4种:

1.阴虚火旺,房事不节,淫欲过度,肾阴耗损,精失太过,阴虚则阳伤,致相火不盛,不能上济于心,心肾不交,精关失司出现交而不泄。

2.肾阴不足,素体阴虚,禀腻不足,或房劳太过,肾阴哀微,命门火微,无以温照故不能射精。

3.心脾两虚,思虑过度,劳伤心脾,致脾失健运,不能生化气血,气血乏源,致精少不泄。

4.瘀血阻络,房劳过度,病积日久,气滞血瘀,瘀阻精窍,故精液不能排出。

辨证论治如下:

(1)阴虚火旺患者阳强而不射精,烦躁不安,夜寐欠佳、口渴欲饮,小便黄,大便结,脉细数。治则:滋阴降火。处方:知母、黄柏、生地、山萸肉、泽泻、丹皮、茯苓、女贞子各10克,甘草6克,水煎分3次服。

(2)命门火哀同房时不射精,性欲减退,腰膝酸软,手足不温,小便清长,大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沉无力。治则:温肾壮阳。处方:肉桂3克,熟附子、山萸肉、枸杞子、金樱子、菟丝子、熟地、仙茅各10克,淮山、仙灵脾各12克,炙甘草6克。水煎分3次服。

(3)心脾两虚同房时不射精,心悸健忘,失眠多梦,纳呆、面色无华,舌质淡、苔白,脉细弱。治则: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处方:党参15克,黄精、黄芪各12克,首乌、熟枣仁、当归各10克,远志3克,炙甘草6克。水煎分3次。

(4)瘀血阻络患者同房不射精,两胁胀痛,睾丸坠胀,舌质暗红有瘀斑,苔白,脉弦细涩。治则:活血化瘀,理气通络。处方:红花、水蛭、川芎各9克,赤芍、桃仁、路路通、桔核、归尾各10克,水煎分3次服。

全国名老中医张达旭治男性死精不育症经验

死精子是指精液中丧失活动能力的精子。如果精液中死精子数超过正常范围,由于存活精子明显减少,可导致男子不育症。精子活力测定,排精后1小时内,正常存活的精子应为70%以上,精子存活时间应保持6小时而存活率在20%以上,若6小时内已无存活的精子,则很可能造成不育。分三型论治如下。

1.肾虚精亏:患者身体虚弱,精液稀薄,或者过于稠粘,精子活基层力弱,死精子数多,且见腰酸软,眩晕耳鸣,神疲乏力;阳虚者面白肢冷,阴虚者烦热舌红,脉细弱。治则:补益肾精。处方:肉桂6克(另焗水),紫河车15克,肉苁蓉12克,熟附子、巴戟、仙灵脾、韭菜子、熟地、当归、山萸肉、淮山、枸杞子、白术各10克。水煎分3次服。

2.下焦湿热:患者尿频急痛,尿道灼热不适,尿道流白浊,小腹、会阴部酸胀、舌红、苔腻、脉弦滑。治则:清热利湿,解毒排浊。处方:大黄6克,苡仁、滑石各30克,黄柏、萹蓄、瞿麦、山栀、龙胆草、萆薢各10克。水煎分3次服。

3.气滞血瘀:患者婚后不育,情志不悦经常下腹或会阴胀痛,烦闷易怒,舌边有瘀点,脉弦紧。治则:理气解郁,活血化瘀。处方:川芎、红花各9克,生地12克,桃仁、当归、赤芍、柴胡、枳实、桔梗、牛膝、川楝子、元胡各10克。水煎分3次服。

全国名老中医李寿山治劳淋经验

李寿山,全国著名老中医,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50余年。医院院长、大连市中医研究所所长。临床擅长内科疑难病症。李老治疗劳淋自拟益肾通淋汤,用之临床颇有效验。处方:熟地15~25克,黄芪20~30克,淮山药、肉苁蓉、山萸肉、鹿角霜各10~15克,冬葵子10~30克,茯苓、石苇各15~20克。水煎每日服1剂,早晚分服。李氏益肾通淋汤具有益肾健脾,淡渗通淋之功效,适用于治疗劳淋迁延证。临床症见腰酸隐痛,时有小便频数,尿意不尽,腹部坠胀,时缓时急,遇劳加重,舌淡苔薄白,脉象细弱等。

临床加减:兼阳虚寒凝者,腹部坠胀,会阴部冷痛,加桔梗、炒小茴香,以温化湿浊通淋;兼气滞血瘀、湿热不净者,腹部坠胀刺痛,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舌下络脉淡紫粗长,加乌药、海金砂、丹参理气化瘀、清热通淋;脾虚气者,倦怠少气,尿液不尽,点滴而出,腹部坠胀加党参、白术、升麻补中益气、升阳通淋;湿热明显者,小便涩痛,选加瞿麦、赤小豆、蒲公英、海金砂等。

病案举例:赵某,女,53岁,患慢性肾盂肾炎10余年,2个多月前因过劳而急发,尿频尿净尿痛,腰酸隐痛。经西医治疗,尿道刺激症状基本缓解。惟感腹部坠胀冷痛,尿意不尽,淋漓不断,时有遗尿,倦怠乏力,腰酸隐痛,纳呆食少,恶心欲吐。停用西药,改服金匮肾气丸治疗月余,病未好转,遂邀会诊。病人面色苍白不华,舌淡无苔,有齿痕,脉沉细而弱。查尿常规:白细胞1~3/高倍视野、红细胞0~1高倍视野,脓细胞(-),蛋白(±),尿培养大肠杆菌(+)。此属劳淋迁延,脾肾两亏,湿热余邪内伏。治以益肾健脾,肃清余邪。益肾通淋汤加减:黄芪、熟地各30克,茯苓、土茯苓各20克,淮山药、石苇、益智仁各15克,砂仁2克,乌药、陈皮各10克,水煎服。6剂后,尿频遗溺诸症好转,腰酸隐痛,腹部冷胀如故,舌淡脉细。原方加小茴香7.5克,桔梗、川断各5克,续服20余剂,诸症消失。为巩固疗效,汤剂改为丸剂,早晚各服10克,先后治疗3个月,症获痊愈。随访3年,未复发。

全国名老中医徐振盛治糖尿病经验

徐振盛,全国名老中医,中医研究院主任医师,尤其擅长治疗内、儿科疾病。徐老认为,糖尿病中医病名为“消渴”,消渴证为常见病之一,其症状以多饮、多尿、多食,小便混浊,消谷善饥为主症。此病最早载于中医古籍《素问·奇病论篇》“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但消渴证有广义、狭义之分。如伤寒太阳病中说,若微热消渴,渴欲饮水,水入即吐,是五苓散的证治。而糖尿病消渴是以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尿味甘甜为其特征。徐老认为,本病辨证分型颇多,但以阴虚兼郁热为最常见,举一例示之。

张某,男,55岁,干部,患糖尿病一年多,经服降糖药物未治愈,时好时犯。来诊时,主述口干口苦饮水多,日饮数升,小便频数,大便正常,消瘦,纳食不香,兼有头晕,心悸而烦,乏力、舌质暗红中有裂纹,苔略厚而干,脉弦细而数,化验室检查:尿糖(++++)。辨其证属于阴虚兼郁热,位于上焦。治法宜养阴清燥,佐以泻心火,拟以消渴方合益胃汤加减,处方:生地15克,黄连、玉竹、山萸肉、金樱子、沙参、麦冬各9克,五味子5克,陈皮6克,枸杞子10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连服5剂。

二诊:服上药后诸证见轻、偶有睡眠不好,尿检尿糖(+),仍拟上方加炒枣仁9克,7剂。

三诊:经服药,略有口干渴,饮水减三分之二,余症也大有好转,化验尿糖(-)。继服原方,以资巩固。

徐老认为,本病虽有上中下三消之分,偏肺胃肾之属,但审因朔本,是热盛津伤,一水不能制五火所致,故治法宜清郁热,正本清源,滋阴生津以降火,这样才能达到治本之效果。

全国名老中医张达旭治早泄经验

张达旭,著名中医专家,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广西中医学会副会长,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1990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全国名老中医”荣誉称号。张老认为,早泄,是男性性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病症,指性交时间极短,即行排精,甚至性交前即泄精,以致不能进行正常性生活的一种疾病。对于早泄的确切理解尚不一致,有的认为阴茎进入阴道不足2分钟射精者为早泄;有的认为阴茎在阴道内作抽插动作不满15次射精者为早泄;也有认为凡是不由自主而射精的为早泄。我国民间称此症为“见花谢”、“鸡精”。张老治疗此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将此病分三型论治。

1.肾气不固:患者性欲减退,性交早泄,腰膝酸软,疲乏神差,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则:益肾固精。处方:桂枝6克,熟地12克,熟附子、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各10克。水煎分3次服。

2.肝经湿热:患者性欲亢进,泄精过早,头晕目弦,口苦咽干,或见阴痒淋浊,小腹作胀,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清泻肝经湿热。处方: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柴胡、当归、生地各10克,甘草6克。水煎分3次服。

3.心脾虚损:患者早泄,气短肢倦,四肢困怠,面色无华,形体消瘦,健忘多梦,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细。

治则:补益心脾。处方:党参12克,砂仁、远志各8克,茯苓、菖蒲、菟丝子、白术、生枣仁、柴胡、当归、白芍各10克。水煎分3次服。

编后语:以上三方需经中医师辨证确诊后方可对证服用。

赞赏

长按







































有关白癜风
看白癜风去哪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nanjieshi.com/bcsjssfl/3718.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