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人能让尿憋死吗?”常常会挂在一些人的嘴边。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是活的,当遇到难办的事,只要肯动脑筋,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是,随着医学的进步,这句俗语得到了证实。活人确实会被尿憋死,它是一种医学疾病——尿潴留。这表明膀胱功能的好坏对于人体也是很重要的。本篇订阅号,我将带您了解膀胱。
一、膀胱的解剖生理
膀胱位于人体盆腔中,像一个富有弹性的水囊,上连输尿管,下接尿道,起到储存和排出尿液的作用。它空虚状态时,呈现出“三棱椎体”形,分为膀胱尖、膀胱底、膀胱体和膀胱颈等四部分;充盈时,膀胱呈现出卵圆形。
膀胱内部分为三角区、三角后区、颈部、两侧壁及前壁。当膀胱空虚时,其内粘膜面呈现许多皱襞,唯有膀胱底部有一个三角形的平滑区。三角区,又称“膀胱三角”,是膀胱镜检的重要标志,也是结石、结核等膀胱内病变最好发的部位,它位于两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三者连线之间。膀胱的下部,有尿道内口,膀胱三角的两后上角是输尿管开口的地方。输尿管口一般为斜行裂隙状,也可能为卵圆形或圆形。
膀胱壁分为四层,最内为粘膜层、粘膜下层,中间是肌层,最外层是浆膜层。粘膜层为极薄的一层移行上皮组织,和输尿管及尿道粘膜彼此连贯。粘膜在三角区由于紧密地和下层肌肉连合,所以非常光滑,但在其他区域则具有显著的皱襞,在膀胱充盈时,皱襞即消失。粘膜下层只存在于三角区以外的区域,具有丰富血管,有弹性的疏松组织,它将粘膜和肌肉层彼此紧连着。肌层内布满纵横交错的逼尿肌,它的收缩可使膀胱内压升高,将尿液挤压出膀胱,启动排尿。在膀胱与尿道交界处有较厚的环形肌,形成尿道内括约肌,它的收缩能关闭尿道内口,防止尿液自膀胱流出。浆膜层为蜂窝脂肪组织,包围着膀胱后上两侧和顶部。
二、膀胱的毗邻组织
在男性骨盆中,膀胱下面是前列腺、尿道,背侧面是精囊、输精管,再往后是直肠。在女性骨盆中,膀胱下面是尿道,背侧面是子宫、阴道、卵巢,再往后是直肠。不论男女,膀胱上面有腹膜覆盖并与小肠袢相邻,膀胱前侧紧贴腹前壁,医生常利用这种特点,在耻骨联合上缘行膀胱穿刺或做手术,不会伤及腹膜。
三、膀胱的排尿过程
正常排尿是一种受意识控制的神经性反射活动。当尿量达到~ml,膀胱内压升至60~70cm水柱左右时,逼尿肌受到膨胀刺激,发生阵发性收缩。膨胀刺激的冲动,对平滑肌加强以后,排尿感觉由副交感神经感觉纤维,反映到脊髓反射弧,再由薄神经束传导到大脑中枢,随后高级排尿中心,将运动冲动,由降皮质调节束,通过盆神经、副交感神经输出纤维,到达膀胱,使膀胱逼尿肌收缩。排尿开始中间有一个潜伏期,当逼尿肌收缩时,所有膀胱各肌层,除基底圈外,均同时活动,但基底圈紧张性的收缩,仍能维持底盘扁平的形状。因此,膀胱颈仍然是关闭着的。在这一潜伏期间,内外纵肌层的收缩,对三角区肌的牵拉,使底盘开放,开始排尿。待膀胱近乎排空,仍有少量残余尿时,尿道旁横纹肌的收缩能打开底盘,使尿液排空。
四、膀胱的发病因素
随着当今社会的高度发达,人们接触芳香族类物质,如染发剂、皮革制造、油漆等几率有所上升,加之有吸烟等不良嗜好,或膀胱粘膜受炎症、寄生虫等刺激,则容易患上膀胱疾病。
五、膀胱的常见疾病
膀胱容易发生膀胱炎、膀胱结石、膀胱肿瘤。
(一)膀胱炎
主要表现是严重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以女性多见。
(二)膀胱结石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主要发生于男性。原发性膀胱结石多由营养不良所致,良性前列腺增生症,随着寿命的延长此病也逐渐增多另外结石容易发生在有尿道狭窄、膀胱憩室、异物包括长期引流导管和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等原发性膀胱结石多为单个性,呈卵圆形,继发性膀胱结石多为草酸钙、磷酸钙和尿酸的混合性,为多个较小结石。
(三)膀胱肿瘤
恶性肿瘤开始很小,生长在膀胱内壁,随着癌肿的扩散,可至整个膀胱肌层,甚至突破浆膜,浸润到周围的脂肪组织,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最终将侵入血流和淋巴系统。膀胱肿瘤越早发现、早治疗,效果就越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