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将分享一例替雷利珠单抗单药二线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病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疗效立竿见影,且耐受性良好,在停药超过六个月后仍维持疗效,获益显著。
姚世医院主任医师,天津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天津市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常委,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天津市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擅长泌尿系结石微创手术(经皮肾镜碎石术、输尿管软镜激光碎石术),泌尿系肿瘤及肾上腺肿瘤腹腔镜手术,前列腺增生钬激光剜除术。主持天津市局级课题1项,引进新技术填补天津市空白3项。基本情况
一般资料:患者男性,61岁
主诉:腰痛胸痛1年
现病史:胸肋部疼痛加重及下肢水肿
影像学检查:
年12月影像学结果:?MRI:考虑前列腺癌突破包膜,累计膀胱有后壁及双侧精囊腺,伴多发淋巴结转移,多发骨转移
图1: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前MRI(年12月)?CT:腹膜后、盆腔右侧多发增大淋巴结,多发椎体骨质密度不均匀,胸腰椎及左侧肩胛骨、右侧第5肋骨及左侧第7肋骨多发转移瘤图2: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前CT(年12月)
?全身骨扫描: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左侧肩胛骨,双侧肋骨多处,双侧髂骨,右侧坐骨放射性异常浓集,考虑多发骨转移
图3: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前全身骨扫描(年12月)
年9月影像学结果:图4: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前影像学(MRI及前全身骨扫描)(年9月)
年7月影像学结果:
?MRI:下腹部腹膜后、盆腔、右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转移较前进展,盆壁、会阴部及双侧阴囊皮下水肿
图5: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前MRI(年7月)
实验室检查:年12月-年6月治疗期间PSA变化趋势:
图6: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前PSA值波动情况
病理检查:
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癌;Gleason9分临床诊断: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治疗经过
一、免疫治疗前用药情况汇总:
患者于年12月开始内分泌治疗:戈舍瑞林+比卡鲁胺5个月后PSA升高,进展为mCRPC;更换抗雄药物氟他胺3个月;后疾病进展,停传统抗雄药物,加用新型抗雄药物阿比特龙(持续2年)患者于年9月起,出现胸肋部疼痛加重及下肢水肿后治疗药物:唑来膦酸治疗骨痛;PSA出现加速升高二、患者分别于.7.5、.7.26、.8.30行三次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
疗效评价:?治疗期间PSA出现断崖式下降,低至0.33ng/ml
图7:替雷利珠单抗治疗期间PSA波动情况(红框)
?全身疼痛明显减轻,水肿几乎完全消失,全身状态好转
?复查CT:提示腹膜后淋巴结缩小
图8: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后CT(年10月)
?复查骨扫描:全身骨骼多发放射性异常浓集灶成都较前减低
图9: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后全身骨扫描(年3月)
病例总结
本例患者为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患者既往接受内分泌治疗,但治疗一段时间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进展,后期出现胸肋部疼痛加重及下肢水肿,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困扰。mCRPC目前仍然是临床治疗上的难点,目前,指南推荐的mCRPC标准治疗包括阿比特龙、恩杂鲁胺等内分泌治疗,以及多西他赛等化疗药物1。但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以及研究进展,为mCRPC的治疗带来了新视角。本病例患者接受了替雷利珠单抗二线治疗方案。在接受三次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后,患者全身疼痛明显减轻,水肿几乎完全消失,全身状态好转,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且PSA出现断崖式下降,治疗期间低至0.33ng/ml,达到了接受治疗以来的最低水平。治疗期间患者耐受良好,不良反应仅出现皮疹,用药后已缓解。不仅如此,患者因个人原因停止免疫治疗后复查影像学提示腹膜后淋巴结缩小、全身骨骼多发放射性异常浓集灶成都较前减低,且PSA值依然保持在较低水平,目前已停药超过6个月仍能维持疗效,获益显著。病例中用到的替雷利珠单抗是中国首个获批UC相关适应症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治疗PD-L1高表达的含铂化疗失败包括新辅助或辅助化疗12个月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安全性良好,治疗效果突出。随着替雷利珠单抗在泌尿肿瘤中治疗经验的积累以及循证医学证据的更迭,有望成为转移性去势抵抗前列腺癌患者的后线治疗选择之一,造福更多患者!专家点评
刘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三级主任医师,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天津泌尿外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基础学组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泌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完成省部级科研成果3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世界范围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在男性所有恶性肿瘤中位居第二1。前列腺癌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内分泌治疗后,绝大部分发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而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是其最主要死因,平均中位生存时间不足2年,一直是临床治疗上的难点2。目前,指南推荐的mCRPC标准治疗包括阿比特龙、恩杂鲁胺等内分泌治疗,以及多西他赛等化疗药物1。近年来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成为mCRPC治疗的研究热点,同时也为晚期前列腺肿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理想的免疫疗法具有对肿瘤的高度杀伤性和对自身组织机体的无害性,因此被用于治疗高致死性的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包括PD1/PD-L1在内的免疫治疗对mCRPC患者有一定的效果。KEYNOTE-试验中一项Ⅰb期临床试验3,共纳入23例PD-L1阳性对标准治疗无效的转移性前列腺腺癌患者,给与免疫单药治疗。结果显示:ORR为17.4%,中位PFS为3.5个月;中位OS为7.9个月,疗效良好。同样,一项单机构回顾性研究4,纳入48例对标准治疗无效的mCRPC患者,其中25例给与免疫单药治疗,23例患者给与免疫治疗联合恩杂鲁胺治疗。结果显示:17%患者的PSA下降幅度≥50%,其中8%患者的PSA下降幅度≥90%,疗效显著。
本病例患者既往接受新型内分泌药物治疗后依然出现进展,后期出现胸肋部疼痛加重及下肢水肿,给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极大困扰。随后,接受了替雷利珠单抗二线治疗方案。在接受三次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后,患者全身疼痛明显减轻,水肿几乎完全消失,全身状态好转。且PSA出现断崖式下降,治疗期间低至0.33ng/ml,达到了接受治疗以来的最低水平。治疗期间患者用药后副反应仅出现皮疹,对症外用药物治疗后好转,耐受性良好。不仅如此,患者因个人原因停止免疫治疗后复查影像学提示腹膜后淋巴结缩小、全身骨骼多发放射性异常浓集灶成都较前减低,且PSA值依然保持在较低水平,最近一次(-2-26)PSA检查结果也只有0.77ng/ml。目前已停药超过6个月仍能维持疗效,获益显著;且患者骨痛及下肢水肿控制良好,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临床获益。
替雷利珠单抗已在我国获批上市,是中国首个获批UC相关适应症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治疗PD-L1高表达的含铂化疗失败包括新辅助或辅助化疗12个月内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且于年12月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相信替雷利珠单抗独特的优越性很可能是晚期前列腺癌治疗方式下一个转变,为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带来更多获益!
*本项目由百济神州(上海)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支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前列腺癌诊疗规范(年版).
2.杨旭,等.第十一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P
3.HansenAR,etal.AnnOncol.Aug1;29(8):-.
4.MatthewDTucker,etal.CancerMed.Aug;8(10):-.
编辑:王靖
审核:李升
热点视频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